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张针对这个神秘组织的网,正在暗中悄然撒开。
然而,所有人都明白,真正的较量远未结束。
“遗物会”
就像潜伏在暗处的毒蛇,耐心等待着下一个机会。
而纪怜淮和《星骸之语》团队,则在明处,一边精心雕琢着他们的艺术作品,一边警惕着可能从任何方向袭来的危险。
这种在创作激情与安全威胁之间走钢丝的状态,成为了他们日常的底色。
下一次挑战何时到来,以何种形式出现,无人知晓,但每个人都心知肚明,它一定会来。
西园寺导演决定暂停实体排练,转向纯虚拟环境进行创作的决定,像一道分水岭,将基地内的氛围清晰地划为两部分。
一方面,物理风险的暂时解除让众人紧绷的神经得以稍许松弛;另一方面,工作重心全面转入虚拟领域,意味着他们将更深度地依赖技术系统,这本身也带来了新的、不同性质的挑战和不确定性。
“星海制片基地”
的虚拟制片中心,是其核心科技实力的体现。
它并非简单的绿幕棚,而是一个庞大的、由高性能计算集群驱动的沉浸式模拟环境。
纪怜淮需要进入一个被称为“感知茧房”
的特制舱室。
这个茧房外观像一个巨大的、光滑的白色蛋形舱,内部则配备了最先进的全向动作捕捉系统、高分辨率眼球追踪、微表情传感器阵列,以及能够模拟触觉、温度甚至气味反馈的体感衣。
最重要的是,她佩戴的vr头显能够提供接近人眼极限的视场角和分辨率,结合环绕立体声系统,足以以假乱真地重构出任何预设的场景。
首次进入“感知茧房”
进行全沉浸排练的经历,对纪怜淮来说是震撼且充满挑战的。
当舱门闭合,系统启动的瞬间,她眼前的现实世界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经过精心渲染的、“默示者号”
勘探船驾驶舱的内部景象。
不仅仅是视觉,她能“感觉”
到座椅的材质和弧度,能“闻到”
舱内循环空气带着的微弱臭氧和金属味,能“听到”
引擎低沉的嗡鸣和仪器规律的滴答声。
这种级别的沉浸感,远超之前的实体模型结合绿幕的体验,让她几乎瞬间就相信了自己正身处遥远的星海之中。
西园寺导演和徐觅在控制室内,可以通过巨大的主屏幕看到纪怜淮的第一视角画面,以及由系统实时生成的、融合了纪怜淮虚拟化身和cg环境的完整场景。
他们可以通过通讯系统与纪怜淮对话,也可以直接调整环境参数,比如改变星云的颜色、调整恒星的亮度、甚至模拟突如其来的陨石雨或能量风暴。
初期排练的重点,集中在“星”
独自在飞船内进行长时间航行的日常片段。
这些片段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却至关重要,用于建立角色的生活质感和平静表面下的内心暗流。
纪怜淮需要演绎“星”
如何有条不紊地检查系统、记录数据、进行体能维持训练、在有限的休闲时间里阅读电子书籍或凝视窗外的星海。
西园寺导演的要求极其细致:她操作虚拟控制界面的手势必须带有资深宇航员特有的熟练和效率;她独自进餐时细微的咀嚼动作和偶尔的走神,要能透露出习惯性的孤独;她凝视星空时眼神的焦距变化,要能反映出她内心时而放空、时而陷入深思的状态。
这是一项极其耗费心神的工作。
纪怜淮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信念感,让自己完全相信虚拟环境就是真实,同时又要精准控制身体的每一个微小反应,以符合导演的要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