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幽稷的意念某日飘来,带着惯有的嫌弃。
“加密方式非常特殊,像是在不断自我演化。”
纪怜淮将王越泽遇到的困难转述给他,“越泽说,这不像单纯的数学加密,更像是一种……基于意识拓扑或者高维逻辑的锁。”
“意识拓扑?”
幽稷的意念停顿了一下,似乎提起了一点兴趣,“哼,看来那帮家伙确实摸到了一点高维信息的皮毛。
不过,用这种粗浅的手段锁住信息,就像用稻草绳捆龙,看似复杂,本质脆弱。
关键是要找到那个‘线头’。”
幽稷的话虽然充满鄙视,却隐隐指出了一个方向。
纪怜淮立刻将“寻找非数学逻辑的‘线头’”
这个思路反馈给了王越泽。
王越泽受到启发,调整了破解策略,不再单纯依赖暴力计算,而是尝试分析数据包本身的结构特征、能量残留印记以及其与已知“遗物会”
技术特征的潜在关联。
同时,郁尧动用基石厅的最高权限,调集了全球范围内几个处于绝密状态的、研究非传统信息技术的实验室进行协同攻关。
就在数据破解工作陷入僵局的第七天,转机出现了。
一位参与协同攻关的、专攻古老符号学与信息论的隐退老教授,在分析数据包的能量残留频谱时,发现其波动模式与某种早已失传的、据说源自某个消亡远古文明的冥想图腾的韵律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他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这种加密方式的密钥,可能并非一串数字或代码,而是一种特定的“意识频率”
或“精神共振模式”
。
这个假设听起来近乎玄学,但却与幽稷之前提到的“意识拓扑”
不谋而合。
王越泽决定冒险一试。
他设计了一套复杂的算法,尝试用各种模拟的、代表不同意识状态的脑波频率图谱作为密钥,去碰撞数据加密锁。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算力且希望渺茫的尝试。
成千上万种模拟频率被投入运算,绝大多数都石沉大海。
就在团队几乎要放弃这种看似荒诞的方法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密钥”
竟然生效了——那是一段模拟“极度悲伤与释然交织的宁静”
的复合脑波频率图谱,其灵感竟然源自《星骸之语》中“星”
最终理解消亡文明记忆时的那段表演!
纪怜淮当初为了塑造角色而深入体验并记录下来的情感波动数据,竟然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打开宝藏的钥匙!
“锁……开了!”
王越泽在加密频道中激动地宣布,声音因疲惫和兴奋而颤抖。
巨大的数据洪流瞬间涌出,经过初步整理和筛选,呈现在团队面前的,是一个庞大、黑暗且令人不寒而栗的真相碎片。
数据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深空网络图谱,确认了幽稷之前的感知后揭示了一个由至少七个分布在猎户座旋臂边缘不同星域的、功能各异的大型设施构成的隐秘网络。
这些设施被命名为“回声阵列”
,其主要功能似乎是进行超远程意识能量感知、采集、放大和传输。
s-7743中继站只是这个庞大网络通往太阳系的一个“门户”
。
二是“同化计划”
纲要,部分高度加密的文件提到了一个名为“终极同化”
的庞大计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