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李牧大啦啦走进大堂,主位坐定,顾思之等人下首坐了,依次往后,到了门口没有座位的,就在门口站着。
李世民微微蹙眉,这俨然一个小朝廷啊,李牧这是要干什么?
李牧余光瞥见李世民皱眉,还当他是因为没座位,急忙咳嗽了一声。
顾思之听见了,不明所以,还是身后的人提醒,才意识到李牧的俩跟班儿没有座位,赶紧命人搬来两把椅子,给李世民和高公公添置了座位。
坐定了,李牧喝了一口茶,打了个哈欠道:“来吧,开始吧,什么事儿谁负责的,依次给站出来说,丑话说在前头,这是本侯第一次交代你们事儿,谁要是没办好了,下回的事儿,可就没你的份儿了,好自为之。”
说在,虚抬了一下手,示意可以开始了。
顾思之第一个站出来,道:“禀侯爷,奉命为原鄮县,今慈溪、翁山、奉化、鄮县,四县订正人口户籍,登记造册,今得户籍册四本。”
说着,顾思之把四本户籍册呈了上来,李牧看都没看,随后递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愣了一下,旋即想起自己的身份,接过来装模作样地看了起来。
那边李牧开口,道:“本侯懒得看,你简单说说。”
“是、”
顾思之应了声,介绍道:“根据原鄮县的户籍侧,整个鄮县有户三万七千八百四十一,人五万六千七百二十。”
李牧直接笑出了声,道:“若这个数是真的,那鄮县是家家绝户了。”
一家平均不到俩人,可不绝户么?
顾思之干笑一声,其实这户籍有假,那是人所共知的事儿。
无他,为了躲避人头税。
李牧的新政,关中地区还没全部推广到,沿海这么偏僻的地方,就更别提了。
地方官们,还是按照隋朝延续下来的旧制度在做事,自然户籍会有差异。
只是李牧没想到,会有这么夸张,简直是连假账都懒得做了。
但是要说这人口,到底有没有个准数呢?
其实也是有的,不过要问的不是官府。
而是本地的大族,乡绅。
大部分的老百姓,种的都是他们家的地,每家都把手里的佃户人数报一下,再加上自家的人,多半八九不离十了。
这也是李牧为何要让顾思之做这件事的原因,这鄮县的地,顾家占了大半,很多没算在他家的,也都跟他家脱不了干系。
“侯爷明鉴,这个数自然是有出入的。
老朽接连十余日,统计了全县所有人口,一一登记造册,最后统计出来的实数是户四万两千七百二十户,人十五万七千六百八十人,劳力,男丁两万四千七百八十人。
如果把女人和孩子,二算一或者三算一,也能折合一万余劳力出来。”
算劳力的时候,通常只算一户人家里头的壮年男丁。
但是不是壮年男丁的,也不是干不了活儿。
比如说女人,还有半大孩子,都能干活了。
只是相对于一个完整劳力,他们干得少而已。
所以才有了二合一,三合一这样的算法。
但即便这样算起来,整个县的劳力也不到四万。
还要减去建设港口的劳力,以后充当水手的劳力……李牧忽然发现,这人口少的有点夸张了。
李牧点点头,示意顾思之坐下,指了指琅琊王氏的王瑞,王瑞站了起来,先行了个礼,然后恭声道:“遵照侯爷的指示,我带人走遍了鄮县所有可耕种的田地,最终统计得出,鄮县共有可耕种土地二十四万亩。”
王瑞从怀里拿出一副舆图,找两人扯平整之后给李牧看,指着地图上勾勒出的大大小小的地块,道:“这些能连在一起的土地,按照侯爷的吩咐,都已经连成一片,设置了安置村。
每个村,大约占据三千亩左右的土地。
而些许零散的土地,考虑到侯爷所说的‘投入产出比’,最终决定放弃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