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
因为大唐万胜的自豪感,青壮纷纷踊跃参加募兵。
主动和被动,区别就是士气。
战争就是这样,士气是胜败的关键因素。
为了这次战争,李世民也不惜豁出去血本了。
内务府创建两年所积攒下来的一百多万贯,他拿出了一百万贯整,其中的一半,用来犒赏三军,而另一半,则是用来疯狂地制造军械。
讲武堂的一期生,也已经毕业,被李世民安排在了中军,唯有实战,才能真正磨练出人才,李世民是将军出身,怎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另一边,李牧也传信扬州,让顾思之安排一半的运力,即可奔赴莱州,负责运兵。
同时,他也让顾思之给倭国送信,命一休带领李重义在倭国训练的军队,即刻发兵新罗,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一定要在新罗抢下一个港口来。
计划没有变化快,战争来得如此猝不及防,所有计划都要为之改变。
海贸的事情,虽然也很重要,但也要往后排了。
毕竟如果没有李牧坐镇,海贸也没法进行。
李世民一声令下,整个国家机器都运转了起来。
……
从下令到整军开拔,一共只用了一个月。
三月底,张亮大军抵达太原,李世民移驾洛阳,正式任命太子监国。
代尚书令李牧辅政,特留房玄龄统百官,并任命李大亮为左卫大将军代替程咬金,戍守京畿之地。
李大亮终于如愿以偿,从工部尚书的职位上退了下来,重新领兵了。
李世民这一手安排,绝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李大亮擅长练兵守城,曾作为县令时,靠一城老幼抵挡突厥骑兵,竟奇迹般地守住了。
有他在,即便是李孝恭那边失利,也能凭借长安城和京畿的留守屯卫,守住国都。
除了这几个重要人物外,当年秦王府出身的所有谋士及武将,都随军出征了。
李牧的代尚书令之职务,也在李世民离开的时候,正式生效了。
……
朝议。
太子监国,按制可在两仪殿升座。
但李承乾为了表示对李世民的尊敬,改在了东宫见百官。
大量官员随军出征了,朝堂一下子空了大半,在太极殿也显得空旷,在东宫反而更加合适。
李世民移驾之前,特命所有三品及以上官员家中长子出仕东宫,虽然名义上,这是一份恩荣,但实质上,却是留了一手人质。
这些人自然没有议政的权力,所以他们通通被留在崇文馆读书,每日跟孔颖达作伴,过得生不如死。
李承乾也有点生不如死,因为他又不得不面对魏征了。
以前他总是觉得,李世民对魏征的惧怕有些过了。
说到底不过是臣子而已,当郡王的,哪有害怕臣子的?
但真正面对魏征,李承乾发现这不是一个怕与不怕的问题。
而是烦与不烦的问题,很多时候妥协并不是认同,而是‘求求你可别说了’。
可这事儿,是求就能求明白的么?他是太子,还不是皇帝。
魏征是李世民的臣子,不是他的臣子。
况且,魏征还是李牧的老丈人,东宫朝议的时候,李牧的座位就在李承乾的旁边,他实在是不好意思说什么。
他哪里知道,李牧听得也烦。
现在他总算明白了,魏征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他,不嫁的时候吧,李牧赶上心血来潮,还能跟魏征干一仗。
现在他反而畏首畏尾,不敢跟魏征对着干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