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多年以后,史学家回顾这段岁月,称之为“第二次启蒙”
。
不同于第一次强调理性与知识,这一次的核心是**感性与可能性**。
人类不再问“什么是正确的”
,而是开始问“什么是我愿意为之犯错的?”
科技并未消失,反而迎来爆发式创新,但方向彻底改变:不再是追求效率最大化,而是拓展体验的边界。
医生研究如何让人感受更多情绪而不崩溃;建筑师设计会随居住者心情变形的房子;音乐家创作能引发集体梦境的交响曲。
而楚昭,渐渐淡出公众视野。
有人说他在南海小岛种桃树,每结一颗果实,便寄给一个陌生人;有人说他化名游历四方,在市井茶馆讲些荒唐故事,临走留下一句谜语;还有人说,每当有人做出勇敢的选择,夜空中就会多一颗微弱的星,而那星光的源头,正是他的银血所化。
苏婉则留在苍梧古墟,重建“听井阁”
。
她不再吹笛,而是教人聆听??听风中的回声,听雨里的低语,听自己心跳中藏着的千万种人生可能。
每年春分,她都会带领一群孩子来到海边,让他们用沙子写下心中最不敢说的愿望。
潮水总会带走字迹,但她告诉他们:“重要的是,你曾经把它放进了世界。”
至于那串曾悬于天际的数据符文,早已消散无形。
但在某些极深的夜晚,仍有极少数人声称看到它重新浮现,不过形态已变:不再是冰冷的计算流,而是一首诗,一行一行缓缓书写于星河之间,内容无人能全然读懂,唯见最后一句清晰可辨:
>“恭喜你,终于不再是完美的奴隶。”
时间流转,文明前行。
许多年后,那位曾在教室里回答“文明是允许不一样的勇气”
的少年,已成为白发学者。
他又回到那间教室,面对一群新生孩童。
他提问:“什么是自由?”
一个小女孩举起手,指着窗外??那里挂着一轮太阳,形状略带棱角,像是被人用力捏过。
她说:“就是我能把太阳画成方形,而没人告诉我错了。”
老人微笑,眼角泛泪。
他知道,火种未灭。
而且,这一次,它烧得更加温柔,也更加坚决。
就像楚昭最后一次踏上海滩时,写下的那句话,虽被潮水抹去,却早已刻进风里、沙里、每一个敢于说“不”
的呼吸里:
**心灯不灭。
**
而人类,终于学会在黑暗中,自己发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