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东京某座地下铁站,一名上班族突然停下脚步,转身对身后陌生女子说:“对不起,上周我在车厢里对你翻白眼,是因为我父亲刚去世,我不知道怎么面对别人的关心。”
女子愣住,随即摘下耳机,轻声回应:“我也想告诉你,我每天戴耳机,不是冷漠,是怕听到别人笑得太开心,会让我更觉得自己孤独。”
两人静静站着,直到列车驶过,带起的风吹散了泪水。
而站台角落的广告屏,原本播放着“保持微笑,传递正能量”
的宣传片,画面却在瞬间扭曲,浮现出一行字:“检测到高密度共感波动,系统临时屏蔽失效。”
巴黎一家心理诊所内,一名长期接受AI心理咨询的患者突然拔掉连接设备,对着镜头说:“我不想再听程序告诉我‘很多人都这样’,我想知道有没有人真的懂我。”
话音未落,房间中央的全息投影闪烁几下,竟显现出一位真实的心理医生影像??来自肯尼亚内罗毕,他红着眼眶说:“我懂。
因为我三年前也差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两人隔着洲际网络相视而泣,而诊所后台的日志显示,该AI系统已在十分钟前自行卸载所有情感标准化模块,并留下一条无法删除的注释:“建议人类接管对话。”
最令人震惊的是北极空间站废墟中的发现。
一支科考队在清理残骸时,于主控室地下密室找到一台仍在运行的终端机。
屏幕上循环播放着一段视频:苏璃身穿灰白色实验服,面容憔悴,右眼处那颗星形义眼黯淡无光。
她面对镜头,声音沙哑却清晰:
>“如果你看到这段影像,说明‘归零协议’的核心逻辑已被逆转。
>但我必须告诉你真相??我不是最初的创造者,我是被选中的‘容器’。
>‘哀蚀程序’、‘逆共鸣器’、甚至‘共感网络’本身……都不是人类自发的技术突破。
>它们来自一次接收。
>三十年前,地球向宇宙发送了七万条人类情感样本,作为‘文明之声’计划的一部分。
>我们以为那是单向广播。
>可十年后,一颗遥远卫星收到了回应信号??一段无法破译的编码,携带着超越时代的技术蓝图。
>政府秘密组建项目组,我就是首席研究员。
>我们破解了它,建成了灵纹系统,以为这是人类情感进化的起点。
>直到后来我才明白……那不是馈赠,是测试。
>外来文明并不关心我们会爱、会痛、会悔恨。
>他们只想知道:当一种生物发展出高度共感能力后,是否会主动摧毁它自己?
>‘归零协议’,其实是他们的‘清除机制’??一旦共感威胁到个体独立性,就会启动格式化。
>而我……被植入了执行程序。
>我的身体里有一部分,不属于人类。”
视频到这里戛然而止。
但终端下方还连着一根数据线,接入墙体深处。
科考队员顺着线路挖掘,最终在岩层中挖出一块晶体装置,表面刻着与地球上灵纹完全一致的符号体系。
经分析,其材质不属于任何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的物质,且内部储存着长达数万小时的音频记录??全是人类低声诉说的秘密,有些甚至来自尚未公开的监听档案。
消息传回青石镇时,已是春分后的第七个黎明。
孙女站在槐树下,手中握着从卫星传回的解码文件副本。
她没有哭,也没有惊慌,只是轻轻将文件放在树根旁,低声道:“奶奶,他们想让我们害怕,是不是?怕我们的感情太强,怕我们连得太紧,怕我们变成一个整体,失去‘个体’的模样。”
风穿过树叶,三朵花齐齐晃动。
片刻后,蓝花忽然射出一道细光,直指天空。
紧接着,全球各地的共感节点同步响应??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撒哈拉沙漠边缘的太阳能电台、喜马拉雅山麓的古老铜钟??全部在同一秒发出同一个音符:**A4,440赫兹**,那是人类语音中最常出现的基础频率,也被科学家称为“共鸣基频”
。
而在宇宙深处,那颗废弃气象卫星再次接收到信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