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19章七零年代极品妈19
有人等着看云汐笑话,有人替云汐担忧,但所有人都不看好她这个决定,觉得她太能折腾了,放弃工作放弃退休金真是最错误的选择。
还有人觉得她是不是尝到了特立独行的甜头,越发喜欢搞特殊了?
对云汐辞职做买卖的事议论很多,上她店里看热闹的也多,然后就被她的优惠福利吸引了,买二送一啊,平时可占不到这便宜,别人都买,自家要是不买不就吃亏了吗?
于是云汐开业前三天,满屋子的货天天卖光,到了第四天,销量才降下来,但也有了正常的客流量。
村长在这边待了半天,发现客流量竟然跟供销社差不多,相当惊讶。
“这是咋回事?大伙不是更信任供销社吗?买啥都习惯去买了,咋就改这了呢?”
云汐一边拨算盘记账,一边回道:“因为前三天来的人太多啊,他们把货买回去,发现米是今年种的新米,鸡蛋是最新鲜的没一个臭的,青菜也都水灵灵的,鸡鸭鹅又肥,不但没有任何问题,还比供销社的货好。
我这又不要票,他们还听说都是直接从村里拿的货,心理上就会倾向于在这买更好更便宜。”
村长听不懂啥心理之类的,倒是明白供销社的货确实一般,因为不愁卖,以前只能去供销社买,那边的售货员脸拉得老长,像谁欠她们钱似的,有时候买鸡蛋还会发现是放了好几天的,不那么新鲜。
酱油有时候也是放久了,都长毛了,他们这边的店里全是新鲜货。
所以要想客流量多的重点就是要宣传出去,让所有人都知道这边的货好,前三天的优惠福利就是为了宣传,效果太好了,基本全市的人都知道了李姐小卖店,这不上班下班路过就在这买了吗?以后生意只会更好。
村长高兴极了,虽然买二送一的优惠力度很大,但卖出去的东西多啊。
他们乡下人除了种地没个进项,包产到户之后,种多少都是自己家的了,有不少人家粮食是多的,菜也吃不完,但一辈子在村子里,不知道咋往外卖,只能送去粮库和供销社,但那价格就压得很低了,东西在家放得越久越不好,乡亲们心里也着急。
这次在云汐这,一下子卖出去那么多,相当于三天就把乡亲们多余的货清空了,价格低点也还有得赚,往后还能长长久久地用正常价卖,怎么说都是大好事。
所以这几天村里欢天喜地的,人人都在夸云汐有本事。
以前自己一个人有本事就算了,后来又培养个清大的儿子,现在还来惠泽乡里,杨柳村就没一个不说她好的!
董家人见状又觉得云汐傻了,自己做买卖肯定是挣得越多越好啊,帮乡亲干啥?跟他们啥关系啊就给他们好处?竟然还找了两个小伙子过去看店。
干啥?想再收俩干儿子啊?家里这么多亲生的,一个都不用,一点好处都不给,对外人倒是大方得要命,真不知道她脑子怎么长的。
然而董家人再气不过也没用,村长甚至都不收他家的粮食和菜,他们过去理论,村长就说云汐跟他们断绝关系了,往后也不想扯上什么关系。
再说他们自己放话说不给云汐养老送终,这样的关系,能收他们的菜给云汐卖吗?
一两个月过去,云汐的小卖店开得红红火火,有人看了就觉得做买卖应该是真的行。
云汐之前都很出色,没道理突然就脑抽选错路吧?很可能是她去省会、去首都,见多识广,或者从市长那听到了什么风声,才毅然辞职做买卖。
之前开车、学习跟不上趟,做买卖还能跟不上吗?所以盲目信服云汐的一小部分人就开始摆摊了。
有的在电影院卖瓜子汽水,有的在街上卖冰棍,有的跑去火车站卖茶叶蛋,卖啥的都有,反正街上卖货的是一下子多了起来。
还有个老裁缝开了家裁缝店,有个老木匠开了个家具店。
他们年纪大,见得多,知道以前靠手艺是能吃饭的,后来不让个体做买卖了才歇了这门生意。
现在见云汐大张旗鼓闹得全市都知道她开店,也没人管,还办了正经的营业执照,那肯定就是政府同意的。
云汐和市长的关系可不一般,和整个市政府的职工更是亲如一家。
有云汐打样,原本想观望一段时间的人也有胆量了,直接把店开了起来,还学着云汐一样办了营业执照。
市长秘书高兴地给市长看部门报告,“市长,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步稳了。
李姐这是又做了一项大贡献啊!”
市长看了看新增的个体户和摆摊数目,忍不住激动地站起来,“李姐的影响力居然这么大,这才多久,就有这么多人效仿了。”
秘书道:“李姐真是个人才啊,要是她一直留在市政府,一定能做更多的事。”
市长想到那天云汐辞职时坚定的目光,笑道:“金鳞岂是池中物?李姐能帮我这个忙已经很好了,不能再麻烦她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