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是个要好儿的人,索性拿自己从前写的中秋诗作范例,先写了一句“玉楼寒自迥,珠箔照还空”
,对崔燮说:“这两句的句式先前我不曾教你,往后你记住了,这样的不算拗句,也不必救。”
他之前教的,让崔燮练的都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的基础格式。
但放开一步,若是有像这两句一样,首字该用平声而用仄声的,或是该用仄声而用平声的,也都算是合范式的句子,不必补救。
五言诗四种句式间,有三句的首字都是平仄互通,可以随意变换的,唯有“平平仄仄平”
这句的首字不能随意换成仄声。
因为这样一换,诗句中除了韵脚就只剩一个平音,这种情形叫作孤平,算是真正的拗句,必须在下句中补救。
陆举人随意举了个例:“似这种的将本句第三字改作平声字就行,我这首诗里没自己句里补救的……李白那句‘我宿五松下,寂廖无所欢’,前一句第三字该平而仄,但第三个字的平仄变化可救可不救;后一句的首字也同样应平而仄,句子险成孤平之势,便将第三字改成了平声的‘无’。”
除了在本句救,还可在对句救。
若是出句犯了孤平,无法在本句自救的,就将对句的第三个字改成平声相救。
若不仅初句孤平,对句的首字也应平而仄的,也是将第三字改成平声即可救回。
还是拿他自己这首诗作例子——“此时折桂客,或在明光宫”
。
这句本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的格式。
出句的“此”
应当平而用仄,是一种常见的、不需救的变式。
可这句里不只它该用平而用仄声,第三字“折”
又是个入声字,整句就变成了孤平句,要把对句的第三个字改作平声的“明”
来救。
陆举人一边讲着补救之法,一边看着崔燮手里那管铅趣÷阁不顺眼:“怎么又用起这种趣÷阁写字了?你可千万别练惯了这种手势,坏了写字的手法,将来科考时卷面字体差一点,前程就有高下之别呢!”
崔燮飞快地记完了趣÷阁记,解释道:“这样写只是为了快,免得打扰了先生思路,回头我都要拿墨趣÷阁静心重抄一遍。
先生不知,这趣÷阁其实极好用,又便宜,写错的字还能拿馒头擦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