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以后能不能给朋友圈也装个红绿灯?”
>“求上线!
我妈天天转那种‘震惊体’!”
直播结束后的凌晨一点,她正准备离开,手机突然震动。
是一条来自陌生号码的短信:
>“别以为你们能改变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
劝你适可而止。”
她盯着屏幕看了很久,没有报警,也没有删掉,只是截了图,发到团队群:
>“有人怕了。
说明我们走对了路。”
第二天上午九点,研究院发布首期《社会认知健康指数报告》,揭示一个令人警醒的事实:中国人均每日接触虚假或误导性信息高达17.3条,其中68%来源于熟人社交圈层。
报告末尾附有一句警示语:
>“最危险的谣言,往往披着‘为你好’的外衣。”
这份报告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涟漪迅速扩散。
多家主流媒体跟进报道,微博话题#你今天被骗了吗#阅读量破十亿。
更意外的是,一位退休老教师主动联系研究院,捐出毕生积蓄五十万元,设立“基层信使奖学金”
,只为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投身这项“看不见回报”
的事业。
然而风暴也随之而来。
第三天中午,某财经自媒体发布长文《谁赋予望周集团审判真相的权利?》,质疑“清源协议”
实质是“数字霸权”
,指控周望借公益之名行数据垄断之实,并影射其与境外非政府组织有资金往来。
文章措辞激烈,配有伪造的会议纪要截图和断章取义的采访录音。
舆论一夜反转。
公司内网再度躁动。
“副院长是不是太激进了?”
“搞得好像是只有她在乎真相似的。”
甚至有匿名帖子写道:“当年陈琳也是这么一步步清退异己的吧?”
周望没有回应。
她让技术团队将“清源协议”
全部代码上传GitHub,开放全球协作;邀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入驻研究院,全程监督数据流向;同时向公众公布她近三年所有行程、通讯记录摘要及银行流水??除工资与合法奖金外,无任何异常收支。
她在官网发表公开信:
>“我不怕被审查,只怕被误解。
>如果透明都不能换来信任,那这个社会离集体失语就不远了。
>我接受一切质询,唯独不接受沉默。”
七十二小时后,那篇抹黑文章作者被迫道歉,承认内容系受某竞争对手指使编造,账号被平台永久封禁。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公告,肯定“清源协议”
在提升网络空间治理能力方面的探索价值,并建议纳入行业参考标准。
风波渐息,但周望知道,这只是开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