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她打开邮箱,一封自动推送的统计报告跳了出来:
>【清源协议】全年累计服务用户1.2亿人次,标记高风险内容437万条,平均每次干预节省公众无效信息处理时间约4.8小时。
>“青年信使”
总行动次数突破5000场,影响人群逾千万。
>银发守护计划接入社区1836个,拦截老年诈骗尝试12.7万次,挽回经济损失超九亿元。
>全年共收到感谢信8321封,其中67%来自未曾谋面的陌生人。
最后一行写着:
>“本年度最具影响力一句话出自贵州山区一名小学生:‘姐姐,我以后也要当真相信使。
’”
她笑了,眼角泛起泪光。
零点钟声敲响时,手机接连响起祝福信息。
靳贞发来一张照片:陈琳站在集团顶楼天台,手中举着一杯红酒,背后是璀璨夜空,脸上罕见地露出轻松笑容。
配文只有一句:
>“她说,这是她十年来第一次觉得这家公司值得骄傲。”
周望回复:“谢谢你们当初没让我一个人扛旗。”
几天后,中央电视台邀请她参与录制《时代问答》栏目。
主持人问:“你觉得‘真相计划’最大的成果是什么?”
她想了想,说:
>“不是多少条谣言被粉碎,也不是多少奖项被获得。
而是现在走在街上,会有小学生跑过来问我:‘阿姨,你怎么证明你说的是真的?’”
>“那一刻我知道,怀疑精神已经开始生长。
而健康的怀疑,永远比盲目的相信更接近真理。”
节目播出后,教育部正式批复,“信息素养”
课程将于明年秋季作为必修模块进入全国初中教材。
编写组名单里,赫然印着周望的名字。
春天来临之际,她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宣布启动“火种计划”
:选拔一百名优秀青年信使,深入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偏远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驻点教学。
目标只有一个:让每个孩子都有能力问出那句??“这是真的吗?”
散会后,陈默悄悄递给她一封信。
信封泛黄,像是存放了很久。
“哪来的?”
她问。
“保洁阿姨给的。
她说是一位离职员工留下的,嘱咐一定要交给你。”
她拆开信,里面是一张手写卡片:
>“周院长:
>我曾是那个举报你的人。
>一开始确实是奉命行事。
但后来我参加了你们的一场培训,听到那个母亲讲述儿子因误信谣言延误治疗的事……我睡不着了。
>我知道自己做过错事,不敢奢求原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