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之类的描写。
李时勉特别介绍过京城的气候规律:“今岁正月不雨,至于四月。
四月凡三得雨,虽未厌足,然人皆喜。
五月朔日始大雨,朝野相庆。
自是淋淫不绝,晴无连三日者。
有时雨骤,至沟渠泛溢,街巷水没焉,墙屋颓毁相望。”
比如在永乐四年八月,北京遭遇水灾:“坏北京城五千三百二十丈,天棚、门楼、铺台十一所。”
居然把城墙泡塌了五千多丈,这个破坏效果实在惊人。
再比如正统四年五月:“大雨骤降,自昏达旦。
城中沟渠,未及疏浚。
城外隍池,新甃狭窄,视旧减半,又作新桥闸,次第壅遏,水无所泄。”
这次灾害,足足冲毁了官舍与民居三千三百九十区,溺死男女二十一人。
成化六年与十三年,爆发了两次京城水灾,受灾人数都在两千户以上,这可是京城里的居民。
弘治二年七月,出现了一场“数十年来水患,未有甚于此日者也”
的大灾,受灾人数更是骇人。
这些水灾,大到什么程度呢?
嘉靖二十五年曾经有过一次水灾,洪水淹没了承天门(今)外的诸部衙署。
其中刑部的监狱地处低洼,率先被淹没。
当时牢房里有一千多个犯人,眼看就要被淹死。
管监狱的主事徐学诗当机立断,打开监狱,号召犯人们自救,赶紧转移到附近比较高的地方,比如城隍庙。
实在来不及转移的,就自己拆屋子搭高栅,爬到上头去。
这些犯人又冷又饿,徐学诗选拔了几个游泳健将,游出去买饼买姜,再设法送回来。
三天以后水退了,刑部领导一看,一个没死,都大为赞叹——堂堂京师刑部大狱,竟能演出荒岛求生的戏码。
万历三十二年七月,也爆发了一场水灾,被淹没的是锦衣卫大牢。
可惜这次没有徐学诗这样的人了,囚犯尽皆溺亡。
事后沈一贯去视察现场,震惊无比:“今年雨多,即墙外大路设有沟渠,亦皆渰没,况此监中如同壑底,何能待其暗消?人多地窄,气蒸臭秽,不论有罪、无罪,死生难保,情实可怜!”
这一次洪灾极为可怕,工部统计下来,光是奏报坍塌者就有三百丈,又经过十日连雨,内城坍塌七百七十七丈余,外城亦有三百三十丈余,几乎可以说是倾城了。
老百姓们不得不爬到高处,扛着锅煮饭,不少人甚至因此饿死在自家屋顶。
万历三十九年夏天,首辅叶向高本来早上起来,准备上班去,结果看看外面,给皇上写了一封《水灾揭》:“连日大雨不歇,满城皆水。
昨早臣五鼓而起,方拟趋朝候领诰命,而自臣所居,至长安门一带,皆成长河,水深五六尺,舆马、徒步皆不得施。
无可奈何,只于私宅叩首,仍另行报名,躬谢天恩。”
——今天雨实在太大了,从我住的地方到办公室的路全淹了,五六尺深的水,骑马走路都没辙。
我实在赶不过去打卡上班,跟领导你说一声。
堂堂一国总理,办公室都没法去了,竟然会窘迫到这地步。
可见京城的雨灾有多么夸张。
除了紫禁城内不曾遭灾,其他地方概莫能外。
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写过一首《乙巳都城大水》,单表京城洪水之盛:“阁道行船悲未央,河鱼东下海洋洋。
都抛大内金钱赈,不用人间红帖粮。”
——“阁道行船”
,是说长安街上都能开船了,可见洪水之深,规模之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