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悄通风报信,为当地政府的维稳事业立了一功。
少年的梦想纵然历经磨难,也不会轻易湮灭。
楚钰结婚后,逐步把文学创作纳入人生轨道。
陆续写了一些不能发表或者叫无处发表的诗歌后,他目标转向了长篇小说。
花了大半年时间,二十五岁时终于完成了第一部十九万字的长篇,书名《黑牡丹》,内容是:一户生有四子的农家,男主人患有痨病,妻子不堪生活重压,离家出走,多年杳无音信,男主人不久也过世,十五岁的长女白兰便成了一家主人。
亲友乡邻虽然不时接济这家人,但也只是杯水车薪。
女孩终于离家外出了,把管教弟妹的责任交给了十三岁的弟弟,一个初一学生。
她骗了一个亲戚,借到了500元后跑到了广州。
九十年代初的500元,是多么大的一笔数目啊。
上当的亲戚背地里咒骂之后,少不得还去白兰家里看看,也带点粮食去。
队里,亲友,乡邻,众人不得不撑起了责任的伞,勉力支撑着不得让未成年的兄妹三人饿死。
意料不到的是,仅仅过了一个月,女孩从邮局兑钱回来还债了。
半年之后,白兰已经成了广州某个圈子中有名的夜莺。
三年后,弟弟即将初中毕业,到外地读高中,白兰回家了,并且不再去广州卖笑挣钱。
她在镇上开了一家服装店,把广州新潮的服装引进到小镇上卖,引起了本地服装销售界不小的震动,背地里的猜疑和流言在她的头顶和房屋四周飞舞,好像一件崭新的衣服经过她的手都会沾染上了病菌,但是没有人能拿出确凿明白的证据证明她的钱是脏兮兮的。
爱情总是在被人注视的时候更容易来临,镇上有三个人同时爱上了她。
一个经营运输并在镇上第一个买了东风货车的老板,他答应她只要她首肯便立即回去离婚;一个是家里开着火锅店和娱乐城,生意红火,老爱偏着头看人的少爷;第三个是她小学同学,中专毕业后在镇上工商所上班属于国家正式编制的腼腆青年。
她对童学心动了,但是腼腆少年的真诚遭到了父母毫无妥协的公开反对,他们决不接受钱路来历不明几乎就是舆论漩涡中心的风流女子成为儿媳妇走进家门。
悲剧的结果是,黑牡丹,俏丽的黑牡丹死在了爱偏着头看人的少爷恼怒的刀下。
东风货车开得再快,也来不及赶到医院,以堵住胸膛里流失的血。
她爱穿一袭黑色的小V领无袖长裙,那时可算夺人眼球了,爱慕的男人便在背后叫她黑牡丹。
创作这部书时,主要是夏天,窄小的屋子中,没有空调,空调在九十年代初的普通家庭是不可想象的奢侈物品,那时一台平面直角的21吋彩电就让人惊羡不已。
开着电扇,又怕把页页纸张吹得到处都是,楚钰手上的汗水有时竟然把字迹湮得模糊了。
全书带有明显的布尔乔亚情调,那时的楚钰却生活拮据,女儿刚出世不久,十分节俭的父母常常资助这对除薪水外别无暗财的年轻夫妇,那时农村和乡镇也没有补课一说。
他用横格本写草稿,一遍遍修改,为了节约纸张,纸页上角落里都塞满了修改的字句,最后用专业方格稿纸誊写后投稿。
楚钰再三思考,选择了率先开放的广州,认准一家著名文学杂志投过去。
一个月过去,没有回音,他去了信询问,也没有回音,最后只得再去挂号信要求退稿。
善良的编辑最终还是把稿件退回来了。
他又向上海杂志投稿,遇到同样的待遇。
更加保守和传统的北京更不可能给他机会,楚钰也不愿意去北京的杂志遭遇冷眼,至少他明白了一个现实真理:描写第一代妓女的生活是不可能在九十年代的文学期刊上发表的,那时也没有网络提供发布平台。
至此,楚钰彻底放弃了。
这年的中元节,按习俗给祖先烧纸钱时,他一张张撕掉稿纸,投入了熊熊的火堆中。
他仍旧做着中学语文教员,但是把更多兴趣转向了各种职业。
他和人合作开过食用菌培育生产场,乐滋滋地摆弄着一朵朵绽开的菌菇。
九十年代后期,镇上小城镇建设开始,新修房屋大量需要液体涂料时,又买来化学书籍加上个人观察,在家里多次试验,竟然一个人搞出了最佳配方。
看着烧碱水冲入玉米淀粉溶液神奇地变成一桶浆糊,一桶半透明的涂料胶水时,楚钰便开心地嘲笑那些花了5000元即相当于他大半年工资购买涂料配方的小老板们。
每次投入和经营都赚了点小钱,然而每次投资都是两年过后他又兴味索然,放弃了,重新寻找新的项目,借此也满足他探索的兴趣和孩童一样的好奇心。
他曾经写诗自嘲,“爱得太多,热情也难以持久;燃烧凶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