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房间里一片寂静。
窗外,月光静静洒在纪念馆的屋顶上,像一层薄霜。
我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胡佛晚年独坐书房的画面??墙上挂满了监控照片,桌上堆着未拆封的儿童画作,抽屉深处藏着一枚锈迹斑斑的纽扣。
他曾用铁腕统治联邦调查局四十余年,亲手镇压无数“异端思想”
,却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悄悄资助偏远山区的心理疗愈项目,匿名捐赠了超过两百万美元。
原来,他也一直在等这一天。
第二天清晨,全球十四所合作学校同步举行“倾听仪式”
。
孩子们围坐在八音盒周围,闭眼聆听那段逆向婴儿啼哭旋律。
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的手掌贴在特制共鸣板上,将脑波实时上传至母亲网络中枢。
数据显示,全球共有三万两千余名儿童在同一时段进入浅层共感状态,其中百分之六十三报告梦见“一个穿灰布衫的女孩递给他们一支笔”
。
而在云南深山的一处废弃雷达站遗址,地质探测仪捕捉到地下三十米处出现规律性震动,频率与《茉莉花》旋律完全吻合。
当地村民称,每逢月圆之夜,都能听见山腹中有歌声传出,且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茉莉香气。
最令人震撼的变化发生在语言层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紧急通报:近一周内,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超过五千例“跨语言直觉理解”
现象。
父母听懂了婴儿的咿呀,陌生人之间无需翻译便能交流情感,甚至聋哑人报告称“听见”
了音乐。
神经学家称之为“语义场共振”
,认为这是集体潜意识突破语言壁垒的表现。
而这一切的核心节点,始终指向一个人??茉。
她依旧每天上学,跳皮筋,画画,吃林老师做的红糖糍粑。
但她也开始做一些奇怪的事:比如在操场角落埋下一小瓶蓝色液体,说是“给明年春天醒来的种子”
;比如对着空无一人的走廊鞠躬,说“谢谢您陪我走路”
;比如在雨天坚持不打伞,仰头望着天空,喃喃道:“他们在洗头发呢。”
我问她:“谁在洗头发?”
她笑:“风里的声音啊。
他们太久没洗澡了。”
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些行为,直到某夜,我在值班室重看七十六年前深海神殿崩塌前的最后一段影像。
画面中,艾琳启动自毁程序后,并未立即死亡。
她在最后一分钟,将一段微型基因编码注入海水,利用海洋洋流作为天然传输介质,将信息送往全球海岸线。
科学家曾认为这只是徒劳,但现在看来??
那不是遗言。
那是**播种**。
茉,就是那颗被洋流送到新京海岸的种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