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即使,西夷敢派兵来攻,拓殖区也有一定的自保之力。
自建立以来,永宁城一直都是拓殖区的政府驻地,是本地区妥妥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
但不知为何,专员韩大人却非常青睐建立不到三年的渝州堡(今旧金山市),不仅亲自主持该地的开拓和建设工程,还将本部分配下来的诸多移民和物资优先向其输入。
去年六月,更是将拓殖区政府机构全数搬至渝州堡,这让永宁上下好生失落。
明明咱们才是“嫡长子”
,怎么偏生让下面的“兄弟”
给顶了自己的位子?
不过,永宁毕竟占了先发优势,不论是人口规模,还是工农业经济水平,仍是整个拓殖区当之无愧的第一镇。
截止到去年底,永宁辖下有一镇、九村(屯),人口达八百六十余,耕地一万六千多亩,超过六成是经过“三犁三耙”
的熟地,是拓殖区主要粮食输出地。
经过多年的建设,各个村屯都建起了密布的灌溉水渠,部分主渠还是由砖石水泥砌成,上面覆盖了一层木板或者石板,以防夏季蒸发量过大。
这些年来,新华在农田水利建设上面费了不少的精力和代价,每年都会征调大量的人力物力,围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据不完全统计,在本土十余个县中,就修建了三十多个大小水库以及数量更多的水潭、提水站,还有密如织网的灌溉水渠。
无他,为了满足每年大量新增移民的口粮,还有工业原料的需求,新华的农业必须要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在最短的时间里,提升农业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
在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下,新华人硬是在一片又一片布满森林和草甸的蛮荒之地上,开辟出了两百万亩良田。
而永宁湾拓殖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凉爽少雨(甚至部分地区几乎无雨),水汽蒸发量大,到了冬季,雨水却又增多,跟雨热同期的大明农业环境截然不同。
好在,该地区中小型河流甚多,只要多建水库、水潭,便能改善夏季农业缺水的弊病。
“今年拓殖区给我们永宁镇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是,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百分之三十。”
一行人来到小镇广场,便看到几口大铁锅正熬煮着热腾腾的腊八粥,几列长长的队伍缓缓蠕动,居民们兴高采烈地端着陶盆、陶碗,上前领取政府施以的粥饭。
廖德胜转头朝负责农业拓殖的梁稳根说道:“所以,我们的压力很大,无论如何都要完成上头交办这个目标。
除了在原有耕地上深挖潜力外,还要尽可能地多辟新地,多栽种土豆、玉米等之类的高产作物。”
“瞧这意思,拓殖区应该很有把握在今年向移民拓殖部争取更多的移民配额,我们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且不可轻忽。”
“镇长,你放心。”
梁稳根拍着胸脯保证道:“咱们今年肯定可以完成这个目标,去年新垦出的两千多亩地,种过一茬大豆后,地力差不多也养熟了一点。
待春耕前再撒上一层粪肥和鸟粪,别说增长百分之三十,就是提高百分之四十也没问题。”
“另外,我们在冬闲时节,还在烧荒垦殖新的田地,估摸着在三月春播时,应该能再开出三千亩左右。
这些生地种不了小麦,但是种一茬大豆或者土豆也能将就产出一些。
算起来的话,产出也不少。”
“哦,还有!
我们永宁镇管理的五个土著部落,也有两三千亩地。
待下播时,我会派去几个农事官去帮着指导一番,怎么着也能再多增加一点产量。”
“嗯,甚好!”
廖德胜满意地点点头:“稍后,我们开个会,将这个事情逐一确认落实下来,然后就定下个章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