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432章 新洲大学(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新洲在建立之初,就开始大力普及义务教育,凡治下之民年满六岁,皆需接受四年的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普及,不仅可以提高新华国民的综合素质,为蓬勃发展的工商业提供初具文化知识的劳动力资源,还能借此将民族和国家的概念强行灌输到新华的下一代的脑海里,让所有新的一代新华人,从小就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塑造共同的文化和历史。

新洲大学作为新华高等学府体系的先驱,其建立也远不止是一所普通学校的创办,而是一场文明的重塑和科学技术传播的系统工程。

这座矗立在新洲大陆西海岸的学术殿堂,承载着穿越众诸多重要的历史使命。

首先,它是科学火种的培育基地。

在这个欧洲大学仍被神学和哲学统治的时代,在大明诸多书院以及国子监仍以儒学、经学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传统教育背景下,新洲大学率先将数学、物理、机械、化学,乃至农学等近现代科学纳入核心课程体系之中。

那些在欧洲被教会压制的科学理论,在大明部分迂腐文人斥为奇技淫巧之术,却在这里成为学子们每日研习的内容。

天文台的望远镜不仅观测星象,更象征着新华人探索未知的勇气。

医学院的解剖室打破传统禁忌,彰显着求真务实的精神。

另外,它也是继中小学教育后,民族融合的最后催化剂。

在校园里,来自大明、朝鲜、日本,乃至西裔的学子同堂求学。

他们同处校园,消弭了出身的差异,共同的学业,又创造了彼此交流的空间。

在“格物致知”

的校训下,不同背景的年轻人逐渐形成共享的知识体系与社会价值观,为进一步构建“新洲华夏人”

这一全新民族认同奠定基础。

最重要的是,它还是国家发展的智力引擎。

大学课程设置与新华产业需求紧密衔接,农业系的研究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的持续改良和粮食增产,机械系的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这种“经世致用”

的创学理念,使得新华高等教育不再是大明书生那般空泛而谈,也不是欧洲神学教士那般虔诚宗教,而是成为推动新华工农业生产进步的切实力量。

即将设立的化学工业与冶金工程,正是为了应对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对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当然,还有隐藏的一点就是,穿越众希望在有生之年,将他们脑海中带来的先进科学和技术尽可能地赋予下一代,从而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殖民时代,能将这个国家和民族推向世界之巅。

“……在这片新大陆上,新洲大学犹如一座耀眼的灯塔,不仅照亮知识的海岸线,更指引着一个新兴民族国家的精神航向。”

科教卫生部副部长兼新华自然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新洲大学校长余启铭的声音在毕业典礼的现场回荡。

他回顾了学校四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两个学系、三十二名学生,到如今的八个学系、六百多名在校生,学校设施也从最初的两排砖瓦房、几间实验室,扩展至目前整个校区占地一百三十余亩,四栋教学楼的规模。

台下年轻的教师们不住点头,他们还记得建校初期,连像样的宿舍都没有,只能白天在教室里上课,晚上挪开座椅、摊开铺盖睡在地板上的艰难岁月。

“当大明王朝仍在持续培养传统儒学家和诸多科举状元时,当欧洲的大学继续教授出一个又一个神学家时,我们新洲大学的毕业生却成为一名名教师、工程师、农艺师、医师,为这个国家,为这个民族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

“你们,将是一个崭新文明的缔造者!”

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特别是那些即将毕业离校的学生,兴奋得振臂高呼。

罗振辉**随后发表了讲话。

这位年届五十的新洲**身着简朴的立领青衫,言辞间却充满力量:“……新洲大学存在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更为高深的知识,更在于进一步塑造灵魂。”

“我们要培养的,是既懂得‘格物致知’的科学精神,又具备‘经世致用’的实践能力的全新一代新洲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