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441章 铁火年代续二(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李红鱼对此似懂非懂,以他朴素的想法,那就是矿场给了他们吃的喝的,那就该多下力干活,不能偷懒,更不能反抗,要不然就属于“桀骜不驯”

之辈,得狠狠地出手教训。

金石岛矿场共有两处,一处就是他们所在北沙矿区(今布拉斯科湾),还有一处则位于小岛的西南边(今吉利斯湾)。

两座矿场除了采掘磁铁矿外,还附带生产石灰矿,是新华境内仅次于分州煤矿的重要矿石产地。

北沙矿区共有土著苦力五百六十余人,分为坑道开凿、矿石采掘、支护、排水、运输、分拣、装卸等若干作业小组,年产铁矿石六千余吨和石灰矿八千余吨。

这效率算不上有多高,但比隔壁西班牙人所经营的银矿却要强出不少。

更不消说,因为新华人的“体恤”

,矿场劳工死亡率也要低得多。

矿场作业区到处都是铁镐凿击岩石的声响,叮叮当当连成一片。

李红鱼坐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抱着腰刀,百无聊赖地望着矿场西侧一群作业施工的劳工。

那里有一队被临时征调的苦力正在几名工匠的指挥下平整地基,准备将码头集货区的铸铁轨道延伸过来,从而减少搬运劳工的人数,将有限的人力更加集中于采掘作业区,以进一步提升铁矿石的产量。

据说,上头的大人们又将他们所在的北沙矿区目标产量提高了百分之三十,搞得矿场负责人很是头疼。

在无法获得更多劳工的前提下,那就只能进行内部挖潜,不仅要加大矿场劳工的生产强度,还要设法引入更多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现有生产基础上将作业效率提升至极致。

按照那位主持施工的大匠说法,若是能完善运输轨道系统,将矿石采掘作业场与分拣区以铸铁轨道连接,便可减少40-50个人工和二十头骡马,运输效率提升百分之四十。

除此之外,矿场准备向新华重工订购了数台机械破碎机,将现有的矿石分拣速度提高两倍,同时相应减少20-30个劳工。

如此一来,整个作业区将会额外增加60-80个人力,每天便可多采掘矿石5-7吨,一年下来就是1000-1200吨(考虑到不适合作业的雨雪天和恶劣气候)。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最为理想状态下才能实现的。

毕竟,矿石采掘是一项极为艰辛而又危险的工作,再加上恶劣的工作环境,劳工损伤率还是很高的。

每年差不多会有5%-8%的劳工死于事故或者伤病,若是将时间线拉长至三五年,这个比率还会更高。

其实,在这个时期不论是大明,还是欧洲,矿山劳作中,工人的损伤率(包括伤亡和职业病)都高的惊人,这也是前工业时代采矿业最残酷的现实之一。

若是采掘作业过程中,出现坑洞塌方或者矿井透水事故,一次性死亡数百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过,金石岛矿场开发不到三年,大部分的作业区还都属于浅层矿脉,尚不至于发生深层矿洞垮塌或者透水之类的严重事故,算是这些劳工的不幸中之大幸。

像西属美洲殖民地那些经营数十年的银矿土著劳工年均死亡率通常都在22%-25%左右,致伤率则为30%,每年至少需补充50%以上的劳动力,方能维持正常生产。

相较而言,新华人的矿场管理就显得较为“温情脉脉”

,不仅给予矿场劳工各种防护工具,比如安全帽(木制或皮革)、面罩,还在劳工受伤后会施以简单救治,大大减小了人员死亡率。

但即便如此,面对每年近百分之十的人员损失,矿场管理者依然很是头疼。

这种损伤率意味着要实现矿场的持续生产,而且产量还要逐年递增,那么每年就需补充15-20%的新劳工。

尽管,新华目前的年度移民规模已达两万人,但考虑到政府为这些移民所费的巨大代价,哪里舍得将他们送至矿场如此消耗!

既然移民比较金贵,不能轻易损耗,那么矿场所需人力只能投向周边部落原住民,以牺牲他们的利益,来换取新华工业的发展。

太阳渐渐爬到头顶,矿坑里的温度开始升高。

李红鱼解开领口的口子,右手抬起,遮了遮刺眼的阳光。

他注意到远处一群苦力围聚在一起,似乎在为一处作业区的归属而争执吵闹,对旁边监工的呼喝丝毫不顾。

他顿时警觉地按住刀柄,大步走了过去。

“作死吗?”

他二话不说,挥舞着鞭子朝人群劈头盖脸地抽了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恋爱要在距离锁定后快穿之大佬拿了渣女剧本快穿之宿主又飙戏了流放后,嫁给猎户又养狼萌宝妈咪是机长主角猎杀者最强杀人刀前世今生曝光?举世震撼奶爸的文艺人生这个反派可真像男主仙厨她靠灵膳爆火了穿书表小姐不想死不按计划进行变强重生之实业大亨我能回档不死穿成反派小姨妈无敌攻击修炼系统斗罗之我能支配时间万界圆梦师[综英美]我在超英世界里开鬼屋八零团宠:玄学小福包有空间我是月卡党哥斯拉之从金刚骷髅岛开始穿到三千小世界里当炮灰男主是个黑·切·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