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辽南镇战力稀松,总兵马得功贪生怕死,早已遍传辽东。
他入驻旅顺,主持辽南镇这几年,就没打过一场像样的战斗,别说鞑子的脑袋没砍几颗,就连招揽接应的汉奴逃人都没一个,一直都龟缩于旅顺城。
平日里,除了不断向辽东巡抚要钱要粮外,就是窝在城里,使唤手下的兵将和夫役不断加固城墙,丝毫没有北进收复失地的打算。
两个月前,突然发来报捷文书,说是经过一番苦战,接连收复熊岳、盖州、耀州,斩首数百级,取得了煌煌大捷。
可后来,经过各方消息证实,他那所谓的大捷,不过是趁着清虏收缩兵力,将部队悉数调往松锦前线后,而导致上述堡寨防守极为空虚,才让他捡了便宜。
而且,战斗过程中,起到破城关键作用的还是新华人的炮兵部队,三下五下便轰开了城门,然后数百辽南镇官兵蜂拥杀入,将仅有的数十守军砍杀殆尽。
为了凑战功,他们还将许多被掳去的汉奴一起给砍了,随即便大言不惭地报捷奏功。
你能想象吗?
就夺了几座堡寨,辽南镇便获得七百余级斩首,比松锦前线的某些总兵拼杀数月还要多。
马得功所领的辽南镇要真的如此能打,要不干脆将他调至松山大营,跟清虏面对面的厮杀一番?
至于新华人,明军上下初时也并不怎么看得上眼。
他们或许有一点战斗力,但肯定非常有限,就仗着火器犀利,对付一些不入流的小角色(朝鲜:你在说我吗?)。
要不然,他们一直都未敢深入辽东腹地,跟清虏见个真章,反而频频联合东江镇去欺负朝鲜人。
这几年,他们几乎将朝鲜西海岸给祸害了一遍,包括济州岛在内的诸多离岸小岛都被其占领,更是骇得朝鲜人片板不敢下海。
那个在他们武力支持下的光海君,已经占据了黄海道大半地盘,并一度攻陷了开京(今开城),与朝鲜王师隔江而对。
可要是让新华人跟清虏对阵,他们怕是就不够看了。
即便,他们拥有火器之利,但在成千上万清虏甲骑的冲锋下,能济什么事?
端着火枪,操着火炮,临阵不过两“矢”
,清虏甲骑便迅疾杀至近前,那还不是任由对方屠戮砍杀。
然而,九月十三日夜的笔架山大捷,彻底颠覆了明军将领的认知。
火器运用得当,并且加以利用地形,也是能给予清虏甲骑大量杀伤的!
佟瀚邦领着三千辅兵,在潮水暂退时,紧急布置大量铁蒺藜、鹿角、拒马于“天桥”
上,又将三门新夷火炮架在高处,两百余名火铳手分成三排轮射。
面对清虏五千精锐甲骑的冲锋,他们依托地形,以密集火力硬生生将其挡在营寨之外。
清虏甲骑倒下了一片又一片,却始终没能前进一步,最终丢下一千二百多具尸体,连主将阿济格都折在了那里,仓皇退去。
要知道,在此战中,明军仅付出了不到二十人伤亡的代价,其中半数以上还是布置于陆地和天桥连接处的巡逻哨。
这说明什么?
在有坚固堡垒的掩护下,或者能足够迟滞清虏进攻速度,即便是一群没啥战斗力的辅兵,也能依靠火器给予战力强悍的八旗甲兵大量杀伤。
此前,大明朝廷曾陆陆续续向新华人采购了近百门“新夷火炮”
,用于辽东前线和关内剿匪战场,因其性能优越和威力巨大,且使用过程中极为稳定可靠,深受各镇明军的欢迎。
后来,囿于财政困难,采购量虽减,但工部兵仗局已开始大规模仿制,逐渐形成了明军装备中仅次于“红夷大炮”
的重装备,广泛部署于辽东诸城、堡寨。
相较于明军上下对火炮的极度重视,他们却对火铳报以轻视,并不怎么喜欢使用。
尽管朝廷也先后购买了千余支新华火铳,也证明比工部兵仗局监造的鸟铳、三眼铳射程和威力都要大得多,操作也更为简便,但因为明军上下对火铳重视度不够(在明军阵列中,火铳手待遇和地位最差,几同于辅兵),再加上所用火药“多掺灰土”
,使得这种武器在实战效果中大打折扣,并没有大规模列装部队,即使装备了,也会将之打散,编为各部普通火铳队伍。
他们从未想过,火铳能在战斗中发挥主导作用。
当年,萨尔浒之战中,明军火铳手在后金骑兵冲锋时,绝大多数都未能完成第二轮装填,便被一冲而溃,沦为待宰的羔羊。
却没想到,笔架山粮草营地,佟瀚邦就以三门“新夷陆战炮”
,再加两百多名火铳手和数百弓箭手,隔着一道道鹿角和拒马,打得清奴甲骑未能寸进,始终无法突入营寨,只能被动的挨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