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什么手段都用过了,就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当然也有些士绅,从贾琏的政策中获益了,只是他们不感激贾琏,反而嫌贾琏管太过了。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一些人,嘴里喊着公平,心里想着的是做人上人。
承辉十五年的年底,广州、苏州、松江、金陵、天津,京城等地的百姓,过了一个舒心年。
原因很简单,米价比去年跌了一半。
当大量产自南洋的大米运抵之时,给本地囤积粮食的商人造成了恐慌,纷纷抛售。
百姓见粮食价格一直在跌,自然不会轻易出手,只要缸里有米,就会再等等看。
一直等到小年前后,粮食价格才渐渐的稳定下来,并有小幅度的回升。
承辉帝在内阁会议上表示,开拓南洋初见成效。
相比之下,安西,努尔干等地,则是在贵重物品上给京城造成了一定价格的冲击。
其中皮毛珍珠两个行业,因为努尔干都司故地大量出货,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还有一个产业就是大豆,去年辽东各地,随着内地人口不断迁移,开荒新地广种大豆,给大豆价格也打下来一些。
话是这么说,实际上现在的东北开发,依旧非常的有限,比起后世不足三分之一。
当然了,有一片地方是东平王和内地的默契,故意不开发,就是为了留下一片缓冲。
过年了,除夕夜,贾琏下军营港口慰问驻守官兵以及执勤的巡防营,下半夜才回来,年夜饭都没跟家里人一起吃。
此举效果极佳,但是也颇有非议,个别官员认为贾琏在邀买人心。
新年三天,贾琏接待了拜年的官员,不停的端茶送客,下一位。
当然厚礼也收的飞起就是了!
随便算了算,下面一个县令,给贾琏送礼都是一万银元起步,这都是清廉的了。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银的感受,贾琏深有体会,他这两任巡抚兼代总督干下来,光收礼都价值在四百万元。
年初,京城传来消息,承辉帝拉上内阁,开发石景山铁矿,以及塘沽煤矿,这两家企业放在工部的名下,皇帝没有出钱,用土地入股,并获得六成股权。
皇帝的六成股份里,其中两成给了宗人府,内阁拿到了四成股份,这一家煤铁公司动作很快,手续一路绿灯。
想要开工厂,首先你得有路,修路的问题上,内阁与皇帝再次扯皮,最后还是一家出一半,修一条公路,一条轨道。
将塘沽和天津连起来。
至于天津到京城的官道,内阁以户部出资,进行路面硬化改造工程,并进一步拓宽。
搞基建的好处,大家都懂。
一时间各路包工头云集京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为了在肥肉上面咬一口。
经过一个月的多方扯皮,最终这条连接京津的公路,进行分段承包,三十里一段,造价方面倒是统一的,并且对质量有严格要求。
贾琏闻讯之后,连夜给京城送了一封密奏,就一句话,基建工程,严禁层层外包,如有违反者,应视作偷窃内帑国库问罪。
承辉帝穿越内阁之后,下令督察院组成专门的小组,盯着这些承包工程的家伙,有没有进行转包。
当然了,不搞不教而诛的那一套,先把话说在前面,违反者就别怪朝廷心狠手辣。
现在这个年月搞基建,没有大型的工具车辆,就只能堆人力。
尽管给的薪水不高,但是沿途百姓多了一份创收的机会是真的。
实际上贾琏在京期间,承辉帝已经尝到了搞基建的甜头,仓廪足而知礼节,百姓有一口吃的,自然不必铤而走险。
出国库和内帑搞基建,有利于底层百姓,已经在承辉帝的心里深深扎根了。
为防备宗室搞事情,承辉帝严令宗人府官员,看好宗室,不让他们插手基建工程,一经发现,直接开除宗籍。
即便皇帝和内阁三令五申,还是有不怕死的人为了钱玩样,搞所谓的瞒天过海,让外面的搞一个皮包公司来承包工程,因为没有工程实力,自然是转包挣一笔再说,这种套路一点都不新鲜,也经不起查。
承辉帝的头号狗腿子方颂,带着巡视组,一个一个的查过去,真就给他发现了三个转包的倒霉蛋。
这还有啥好说的,其中一个还是大宗正的孙子搞的事情,承辉帝闻讯后怒不可遏,直接罢免了大宗正,将其孙子开除宗籍,流放南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