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581章严厉处置
承辉帝看到奏折肺都气炸了,国子监这帮老学究,真是死不悔改。
国家财政崩溃了,也不耽误他们继续抱着过去的棺材板不放。
也不看看,这些年的国子监,都教出了一些什么东西。
要知道,监生毕业后,是有资格参加会试的。
过去十年,承辉帝记忆中只有两三个监生中了进士。
承辉帝当然不承认,国子监里的监生良莠不齐,一小半都是恩荫进去的。
负责教育的人搞不好教育,那就是人的问题。
监生们读书不行,却以身份洋洋自得,喜欢滋事。
老顽固们管理不严,上课摸鱼,薪水却一文都不能少。
好吧,承辉帝还是不讲理了,国子监的管理没法严格,因为在里头读书的人,多半是成年人。
即便是十四五岁的少年,你想啊,这个年龄能进去读书的,家里条件还能差么?像宝玉那样的,身边八个丫鬟呢。
这就不是读书的地方,至少太上皇登基之后,慢慢的变成了这样。
承辉帝上位后,却一直没精力去管国子监的事情。
甚至在最缺钱那几年,以两千两一个监生的价格,卖出去一千多个。
当然不能叫卖,叫捐!
捐来的监生,没资格参加会试,有资格做官,不过上不过七品,你还要有关系。
这玩意吧,还不如4+4!
捐监生的都是一些富商,有这个身份在,地方上的官员会客气一点,一般的小吏也不敢龇牙。
这身份最大的作用,还是作为路引用。
古代普通人是无法离开县的范围内的,离境需要路引。
有了功名则不必用路引,天下大可去得。
你是个秀才,出门游学,身上钱完了,还能给当地仙尊递拜帖,人家都不用见你,一看是外地来的秀才,就知道是来打秋风的。
作为县令还不能一毛不拔,人可以不见,程仪必须奉上,少则十两,多则二十两。
这钱必须给,不然名声就坏了。
当然了,读书人也不能拿这个发家致富,否则别说能不能致富不知道,名声肯定臭大街。
扯远了,言归正传。
承辉帝把李清叫来,问他:“李卿,内阁行文,朕用印核准的事情,不作数么?”
李清听了顿时脸色肃然:“陛下,监生之乱,事出有因,微臣……。”
承辉帝把奏折递给他:“别解释了,卿看着办吧。”
分管礼部的李清,真是被架起来烤。
那帮老学究,肯定是不能直接开除的,至少不能是他来开除。
李清也没这个权利,他只能劝退,对方是否接受,另当别论。
事情丢给他,意思就是,皇帝不愿意搭理他们,李清要是不能劝退,那就是不要体面,回头会有人让他们体面。
同时还表达了一个意思,承辉帝烦透了这些老家伙,耐心不多了。
说实话,这帮做学问的老家伙,确实有学问,但怎么说呢,一群研究文史的老家伙,指望他们能治理好国家,还是能解决国家财政?
不现实嘛!
这帮人都是进士出身,有能力早显露出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