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们多数是来自顺天府下面的各个县,因为有工作机会,选择住在郊区。
铁路的修通,对于运河而言还是有不小的冲击,但这是历史的必然,运河沿岸的失业人口,只能另寻生路。
昔日繁忙的通州码头,过去一年冷淡了许多。
虽然还有很多船来停靠,却无法与一年前遮天蔽日的桅杆相比了。
受到冲击的还有车马行,他们的生意也大不如前。
往昔从开滦运来的煤,都要在通州上岸,距离京城这段路,全靠车马运输。
现在走铁路,直接运到城门外。
城墙作为京城的防卫建筑,这个时候一定程度上的阻碍了京城内外的物流通畅,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好处还是有的,就是京城的煤、铁、粮、油的价格,呈现出明显下跌的趋势。
对于普通人而言,真是大大的利好。
这个油价的下跌,主要是东平王的锅。
他那边种了大量的大豆,这玩意种下去不需要怎么管理,节省劳力,所以种的多,收的多。
多到人和牲口都消耗不完,还有很多,只好用来榨油。
大豆油有点腥味,但架不住它便宜啊,运到京城出售,那也是一倍的利。
京城百姓热烈欢迎这种低价油的出现,研发厅方面还采购与东平王签署了一个巨额的采购协议,说是帮助东平王的地方产业,实则是用于工业生产。
榨油产生的豆粕,进一步催生了东北的养殖业发展。
这些产品以量取胜,暂时只能走水路运输,所以东平王才对铁路有迫切的需求。
承辉十九年,周帝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远在欧亚大陆连接处的奥斯曼帝国,在战场上进入了被动挨打的地位。
手里仅有的一支线膛枪部队,成为了救火队员,哪里危险去哪里顶住。
加上一定的火炮优势,一时半会,两边还真就僵持住了。
总体来说,沙俄占据了优势,奥斯曼帝国底蕴还是不如对手。
关键时刻,易卜拉欣的船队回到了伊斯坦布尔,几十条船靠岸后,引发了海量人群的围观。
民众得知来自周帝国的大量军火运抵后,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可别小看这几万条枪和一百门炮,以此为基础,奥斯曼帝国帕夏的近卫军一部,以最快速度完成换装后,在战场的头一次表现,就给奥地利人一个惊喜。
猛烈的炮火配合线膛步枪的精准射击,两万奥地利军队在野战中遭到重创,被打的狼狈而逃。
大获全胜的帕夏这支近卫军,被授予近卫第一军的称号,随后投入到高加索地区。
一直处在僵持状态的战场,因为这支有生力量的加入,对战局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近卫第一军连战连捷,在野战都,陆续击败俄军主力军团,逼迫俄军后退三十公里,仅靠几个要塞坚守,维持战场局面。
沙俄紧急展开外交活动,希望得到来自欧洲的支持,但是事与愿违,此刻的欧洲,正处在暴风雨的前夜。
欧洲最主要的强国之一法国,路易十六与议会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革命老区现在就是一个火药桶,随时会引爆。
而另一个强国带英,自然是高度关注法国政局,沙俄人的死活,没人关心。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