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长期的战争注定会带来新的战术变化,以及新的武器装备,这些都需要进行必要的了解。
在欧洲期间的考察团,也见识到了欧洲各国的快速发展,贾琏关于欧洲各国的一些论述,在实地考察中得到了验证。
所以,考察团不着急回国,可以先派几个人回国,汇报情况后,请求国内再派新的观察员来接替。
并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乾正元年,新君李元在新年大朝会上,宣读了一份诏书。
大概内容为秉承先帝遗志,对内行仁政,对外继续扩张,……。
摆在面上的内容,大概就是不折腾!
不搞什么新样。
一份面对天下人的招数,在邸报(内参)和民间的报纸上刊登,给整个天下吃了一颗定心丸。
民间怕的就是政策的反复变化,这是最要命的。
李元摆出求稳的姿态,最高兴的还是整体的官僚队伍。
当然也有个别人不高兴,那不重要。
官场上有一个信息在流传,那便是贾琏被李元召对,君臣聊了很长的时间,乃李元登基后奏对时长第一人。
还有一个事情非常吸引官员的注意力,那便是李元对于李亨的安置问题,迟迟没有下文。
有部分官员抱着侥幸心理,上奏请奉李亨并就藩的奏本后,奏本被全部留中。
大臣们搞不懂李元的心态,自然很着急,尤其是内阁首辅林如海,更是担心。
他的担心不是没道理的,毕竟李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储位的首选,最后时刻输掉了。
可以说整个京城里,不少人是李亨安插的,尽管被承辉帝清洗过一次,依旧有不少漏网之鱼。
实际上林如海的想法给李亨封的远远的,李元开始也是这个意思,但有一关很难过去,那就是周皇后。
李元登基后,李亨除了丧礼期间出现了一下,随后在家闭门谢客,身上肩负的公务,李亨也不去碰了。
关于李亨的事情,周皇后的态度也很明确,给个事情做,没必要封太远,否则亲生儿子想见一面都难。
李元在贾琏那边没有得到答案后,对于其他臣子的奏本自然没有兴趣,你们还能比先生更高明?
思来想去的李元,有了一个主意,于是召见内阁诸公,开会商议。
内阁会议上,李元拿出一干请封李亨的奏本道:“新年之后,多有大臣上奏封李亨,母后不舍,朕亦不舍,还请诸卿教朕。”
这话说的冠冕堂皇的,下面的阁臣们难以捉摸,皇帝的意思,是封出去眼不见心不烦呢,还是留在眼皮子底下看着呢?
林如海与诸位阁臣私下讨论过多次了,意见早就统一了。
此刻李元刚提问,方颂就站起来道:“陛下,微臣之意,封皇弟于新省,地方够大,足显陛下之仁。
太后方面阻拦,臣等谏之!”
这个说法,出乎李元的意料之外,尤其是关于太后的说法,更是意外。
李元心生警惕,如果你们聚众逼着太后低头,那以后其他事情呢,是不是也能团结起来,逼朕低头呢?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