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当切割的“刀刃”
施加在物体上时,会使施力部位产生较大的拉应力。
当拉应力达到一定值的时候,分子间的作用力就会断裂。
于是分子会向刀刃的两侧移动,物体在宏观层面上也就被分成了两半。
当然,有些物体并不存在分子结构,比如铁就是由铁原子所组成的,在切割这些物质时,实际上就是使原子之间的结合力发生了断裂,比如金属键、共价键或离子键的断裂。
可见,对任何物质进行的切割,都只是破坏了分子或原子之间的作用力,而原子本身并没有受到破坏。
所以如果分子、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强,不容易被切断,那么宏观上的表现,就是硬度高。
而增加分子、原子之间的作用力的方法,最直接的有效的就是拉进原子或者分子之间的距离,宏观表现就是增加密度。
实例就是金刚石和石墨,金刚石和石墨虽然是由同一种元素构成,但是金刚石中的碳分子排布紧密,结构坚固,所以它的坚硬程度高,反过来石墨呈四边形排布,所以坚硬程度远不及金刚石。
其次,我们都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原子核一定有质子但不一定有中子。
比如氢原子它只有一个质子和核外的一个电子。
原子基本都是空的,原子99以上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面,而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的千亿分之一。
而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轨迹并非是人类现在的技术能探测到的。
即便能探测到的也只是出现在某个位置的概率。
理论上来说,原子核周围的空间都有可能出现电子的存在,只是概率不一样,这样的体积,我称之为“虚胖”
。
而为了物质结构的宏观稳定,原子之间必须为这个“虚胖”
的体积留下空间。
理论上讲只要人类能确切掌握电子的轨迹,那么就有办法拉近原子核之间距离的同时,避开原子外电子的碰撞,从而实现物质的密度大幅度提升,而理论上的极限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也就是中子星的密度。
那么中子星多重呢?举例来说,一勺子中子星的重量,就是一座喜马拉雅山的重量。
你可以想象那种密度要有多大。
而那种密度带来的引力结果就是光都逃不掉。
叶枫很早就掌握的时空道则,如今对于时空道则的掌握已经和雷道一样,达到了微观的层次。
在时间上,对于人类无法探测到具体电子的位置,叶枫却能确定。
因为他能了解电子的过去,掌握电子的现在,更能预测电子的未来,所以叶枫实现了物质之间几乎是原子核与原子的零接触。
而在空间上,叶枫利用空间折叠,实现了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在“零距离”
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叠加,使其密度比中子星更加高。
简单的说,宏观上,那些飞刀的密度已经比中子星还要大上数千倍不止,而这个就是叶枫“人道术法——褐”
在微观的运用表现,也是其在微观运用的本质。
因此,飞刀能打穿怪物的身体,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再加上生死因果线的运用,就达成了秒杀怪物的条件就是说,看似平平无奇的飞刀,其实是叶枫三大至尊道则的结合之后的产物。
那么,这样的神技如何能秒不掉那些个怪物呢?当初叶枫对付弗塔古亚眷属的那招,就是那招利用“人道术法——褐”
,将方圆数十万兆里的球形空间压缩成一点,叶枫叫这个技能为“归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