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社会影响力网络构建进度:43%】
【获得新称号:“基层火种”
(影响力辐射至三个街道)】
【奖励解锁:舆情感知能力(可预判公众情绪走向)】
他正在灯下批阅文件,忽然心头一动,仿佛听见风吹过树叶的沙响,又似人群低声议论。
闭眼凝神,竟清晰“听”
到一段对话:
“听说了吗?区里要拆平房建公寓,咱们四合院也在规划红线内!”
“真的假的?那可是祖宅啊!”
“可人家说是为了‘城市更新’……”
他猛地睁眼。
这不是真实声音,而是系统赋予的舆情感知??一种基于数据流动的情绪预警。
他立刻行动,调取近期城建会议纪要,果然发现一份《老城区改造初步方案》,其中赫然写着:“拟拆除东大街以北传统民居群,建设综合性住宅小区。”
而四合院,正处于核心地块。
他知道,这场仗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难打。
因为对手不再是许大茂那样的小人,而是裹挟在“发展”
名义下的庞大机器。
但他也明白,越是如此,越要守住人心底线。
第二天,他联合十二位居民代表联名提交《关于保留历史文化街区的建议书》,并通过市政热线、信访平台、媒体信箱多渠道发声。
他在建议书中写道:
“一座城市的灵魂,不在高楼大厦,而在街巷烟火。
四合院承载的不仅是砖瓦,更是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感。
改造不应是抹除,而应是重生。
我们愿自行筹资修缮,只求留下这片家园。”
与此同时,他发动群众拍摄“我家的老物件”
“院里的四季景”
系列短片,上传至新兴的市广播站视听平台。
短短一周,点击破万,评论区满是共鸣:“这是我们共同的童年。”
“别让推土机碾碎乡愁。”
舆论迅速升温。
市规划局不得不召开听证会,邀请专家、居民、开发商三方对话。
会上,一位建筑学者展示图纸:“这类四合院具备典型的京派民居特征,具有保护价值。”
开发商代表则坚持:“容积率太低,经济上不可持续。”
轮到何雨柱发言时,他没有讲理论,而是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1952年建院时的全家福,三十多人挤在门前,笑容灿烂。
“各位专家、领导,”
他声音平稳,“你们看到的是建筑,我们看到的是家。
如果一定要拆,请问这些老人去哪儿安放晚年?这些孩子去哪里传承家风?”
全场寂静。
最终,市里作出折中决定:四合院整体保留,列为“城市更新试点保护区”
,政府提供专项资金用于修缮升级,原住户优先回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