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易中海咬着烟斗冷笑,“以后啥事都得听上面念稿子,群众还能说个屁?”
傍晚,议事厅紧急召集骨干会议。
煤炉旁围坐着七八个人,气氛凝重。
贾东旭皱眉翻着那份红头文件:“这措辞滴水不漏,咱们硬顶肯定吃亏。”
秦淮如沉吟片刻:“但他们没说不能讨论,也没说不能记录。
只要不开会表决、不发布结果,就不算违规,对吧?”
何雨柱点点头:“所以,我们换种方式开会。”
“怎么换?”
众人齐问。
“不叫‘议事会’,叫‘生活分享会’。”
他缓缓道,“每周五晚上,大家聚在一起聊家常、讲故事、提建议。
谁想说什么都说,我们只记下来,不投票、不公示、不发文。
然后??”
他顿了顿,“我把这些‘闲谈记录’整理成《居民心声汇编》,以个人名义提交街道办,附上一句:仅供参考,请领导审阅。”
李卫国眼睛一亮:“这样一来,既避开了程序限制,又能把民意层层递上去!
而且是以‘倾听基层’的姿态,他们总不能说您不配合工作吧?”
“正是如此。”
何雨柱笑了,“咱们不唱反调,也不搞对抗,我们就做一件事??让老百姓的声音,变成无法忽视的存在。”
当晚,第一场“生活分享会”
如期举行。
三十多位居民挤在院中,有人讲孙子上学难,有人抱怨菜价贵,还有人说起夜里巡逻队员太辛苦,能不能轮班加顿热饭。
何雨柱拿着笔本一一记录,偶尔插话引导,但从不打断。
散会后,他连夜整理出六千字的《四合院居民生活观察笔记(第一期)》,次日清晨亲自送到街道办周志远办公室。
周志远翻开文件,眉头越皱越紧。
这不是信访材料,也不是请愿书,更不是对抗性文本。
它像一篇温情脉脉的社会学札记,夹杂着口语化的表达、真实的生活细节、甚至孩子的童言无忌。
可正是这种“非正式”
,让它更具穿透力。
他看到一位八旬老人写道:“我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觉得有人愿意听我说话。”
他也读到一个待业青年的心声:“我不想靠救济活着,我想有个机会证明自己。”
最后一页,是一幅孩子画的画:一群人手拉手围成圈,中间写着四个歪歪扭扭的大字??**我们要光**。
他合上文件,沉默良久。
当天下午,他召见何雨柱:“你这是打擦边球。”
“我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