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备份状态。
系统提示显示:【全量数据同步完成】【B计划待命激活】【传承印记已覆盖五十八名核心成员】。
他翻开最新一期《四合院通讯》,上面登载了一封居民来信:
“以前我觉得日子就这样了,破墙烂瓦,鸡飞狗跳。
现在我才明白,不是生活太难,是我们太久没一起想办法。
谢谢你们,让我重新学会了‘我们’这个词。”
他合上杂志,走到窗边。
远处,实训基地的灯光依旧明亮,李卫国正在给新一期学员讲课;近处,秦淮如和贾东旭在院中商量春季绿化方案,笑声随风传来。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系统推送的新成就:
【长期稳定性验证通过】
【自组织生态成型】
【奖励更新:群体共情共振网络(永久生效)】
他没有点开详情,只是静静望着这片熟悉的院落。
雪已化尽,泥土松软,迎春花芽悄悄探头,仿佛下一秒就要炸开金黄的火焰。
他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可逆转地改变了。
制度会迭代,人事会更替,政策会有起伏,但只要还有人记得那个雨夜背人去医院的男人,还有人珍藏孩子们画的彩虹,还有人愿意为一句“我们都很好”
而流泪??
那么,火种就不会熄。
几年后,一位研究社会治理的博士生来此撰写论文。
她在访谈中反复追问:“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样一个普通院落实现了不可能的转变?”
受访者们回答各异。
有人说:“因为有个傻柱子肯吃亏。”
有人说:“因为我们终于敢说话了。”
也有人说:“因为我发现,做好事,真的会上瘾。”
而当她问到刘海柱时,这个如今已是社区副主任的年轻人沉默片刻,指着厨房方向说:
“你看他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熬粥,不说一句话,也不求谁感谢。
可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
女孩摇头。
“是他让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也应该做点什么。”
“不是命令,不是考核,就是单纯地……不想辜负那一锅热粥。”
博士生把这句话写进了论文致谢页。
后来,这篇论文被评为年度优秀公共管理案例,但她始终记得那个清晨??炊烟升起时,一个男人端着托盘穿过院子,挨家挨户放下温热的早餐碗,脚步轻得像怕惊扰了梦中人的安宁。
那一刻她忽然明白:
所谓奇迹,不过是无数微小坚持的总和。
所谓光芒,原也只是一个人先点亮了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