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巴黎塞纳河畔,街头艺人弹唱《AuldLangSyne》,唱到一半琴弦断裂。
他正要换弦,却发现断弦自行接续,琴箱内传出另一个声音,轻轻补完最后一句。
围观者纷纷掏出手机录像,视频上传不到十分钟,播放量破亿。
纽约联合国总部,秘书长在演讲中临时改词:“今天我们讨论和平,但我想先讲一件私事??昨天夜里,我听见了三十年前死于战火的小女儿对我说:‘爸爸,我不疼了,你也不必再哭。
’如果这就是‘回音网’的意义,那么,请允许我宣布:人类的情感,不应再受国界、种族、信仰的分割。”
全场静默十秒,随后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
林见鹿没有出席任何发布会,也没有接受采访。
他把自己关在胡同小院里,整整七天未出门。
第七天夜里,他取出“无名”
笛,坐在院中老槐树下,吹奏了一首从未公开的新曲。
没有乐谱,没有命名。
只有风知道它叫什么。
曲毕,他轻声说:“结束了。”
可就在这时,耳边传来一声极轻的回应:
>“不,才刚开始。”
他猛地回头,空无一人。
但院子里的积雪表面,赫然浮现出一行脚印??从大门延伸至他身后,又消失于无形。
那足迹大小,正是他父亲生前常穿的42码布鞋。
林见鹿笑了。
他不再追问真假,不再执着证据。
他知道,有些相遇本就不需要物理形态,有些对话也不必依靠耳朵听见。
真正的声音,从来不在空气中传播,而在心里生长。
……
一年后,世界悄然改变。
学校开设“倾听学”
课程,教导孩子如何识别他人情绪中的潜台词;医院设立“临终声疗室”
,让病人在最后时刻说出未尽之言,并由AI生成个性化回音供家属留存;联合国成立“全球情感遗产委员会”
,专门保护濒危方言、失传民谣与个体记忆档案。
更有趣的是,“沉默”
成了奢侈品。
富人们花钱购买“无信号舱”
,只为体验几分钟真正的寂静??因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能被突如其来的“回音”
击中:一句陌生人心底的道歉,一段亡者遗留的祝福,或是一只流浪猫临终前对主人的思念。
而林见鹿,成了传说。
有人说他在阿里高原继续修行,已能以心传音;有人说他潜入地心,寻找第十个隐藏节点;还有人说,他根本没离开过胡同,只是化作了那棵老槐树的一部分,每年春天开花时,花瓣落地都会发出不同的音符。
但他其实一直活着。
每天清晨,他会步行至附近公园,教一群老人吹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