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宋义并未离开扬州城。
马车驶出府衙便径直向北而行,约莫一刻多钟后停在一处衙门前,这里是漕衙驻扬州监兑厅,主官为通判赵琮,主要负责漕粮征收催缴、漕船调度监管、涉漕案件初查和运河商税稽查。
宋...
夜雨初歇,山雾如纱,缠绕着书院的飞檐翘角。
阿禾伏在窗边小案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半张写满字的纸。
烛火将尽,映得她瘦小的身影投在墙上,像一株初生的禾苗,在风中微微颤动。
李昭披衣踱来,轻轻取过那张纸。
上面歪歪扭扭写着:“我要学会写字,把爹娘说的话都记下来。”
字迹稚嫩,却一笔一划极认真,仿佛每一横都扛着沉甸甸的思念。
他凝视良久,将纸折好,放入怀中贴身收藏,又为她盖上薄毯,动作轻得如同拂去落叶。
次日晨钟未响,书院已悄然苏醒。
炊烟袅袅自厨舍升起,扫地声、挑水声、诵读声交织成一片。
学生们三五成群,或围坐廊下温书,或执笔临碑摹字。
新立的“我在碑”
前,有人献上了野花与竹简,上面刻着亲人的名字??那是他们心中最深的牵挂。
李昭步入明心堂时,堂内早已座无虚席。
他不再讲经论策,而是取出一只旧木箱,打开后,里面是厚厚一叠泛黄纸页,边缘已被虫蛀蚀,墨迹亦有模糊处。
他缓缓道:“这是三十年前,沈砚先生亲手编纂的《百姓言录》残卷。
当年被抄没焚毁,仅存此一部,藏于青城山佛塔夹层之中,由僧人以血封缄,代代守护。”
众人屏息。
他翻开一页,轻声念道:
“崇德七年冬,河北饥民易子而食,县令犹征秋税。
老翁跪阶求缓,反遭鞭笞。
临死前言:‘吾非惜命,只恨不能见儿长大。
’”
又翻一页:
“岭南女子林氏,夫亡守节,垦荒三年,官府夺田建驿,不给分文。
她携幼女投井,遗书曰:‘我不怕死,只怕孩子将来也无处说话。
’”
声音平静,却如刀割人心。
堂中寂静如渊,唯有呼吸起伏。
一名来自西北的少年忽然站起,双目通红:“我父亲便是因上书陈情被流放西域,至今生死不明。
这些事……不是过去,是我们还在经历的事!”
李昭点头:“所以我们要重修《百姓言录》,不止记录苦难,更要留下声音。
每一个愿意说‘我在’的人,都是这部书的作者。”
话音刚落,刘三快步进来,手中捧着一只信鸽带回的小竹筒。
他神色复杂,拆开密信,递予李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