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好,来试试他的劲力。
我碎步前插,避开冲拳的正面,使出一招斜步单鞭,但是并没有按照拳谱那样,将男子抖转失去重心,然后试图回手鞭打男子的面部,而是将小臂格在男子的肘间,左手扶住他击来的推掌,之后迅速退去,体味那一触即分的力道。
男子也没有表情波动,只是退开一步回气,然后再大喝一声,闪步冲来使了一招刚猛的黑虎掏心。
这时我看出点名堂了,男子步伐灵活但重心颇稳,拳势刚健力沉,而且每次变招总会变转身形侧面对准我的中线:这应该是罗汉拳。
我依样画葫芦地先是退开几步,避其锋芒,然后抓住他一招使到老时的空档,再去“黏”
住他的双臂,体味彼此挣扎之间的劲力交锋。
这个好手虽然罗汉拳相当正宗,而且力道颇大,但变招有些死板,速度也不够快,哪怕不用异能,仅靠拳脚功夫,我也有把握在三十招内将他击败。
意识到这一点,我颇有些自得:这武功也没白练嘛。
不过这次打擂台不是为了击倒对方,而是为了在实战中训练分辨劲力的能力。
于是我乐此不疲地招架他的招式,用躯体仔细感受一下那拉锯的劲力之后,便躲开几步。
男子虽然步伐灵活,但是速度不如我快,也奈何不了我卸劲脱身的油滑,每次都得重新开始地追攻过来。
饶是如此,他也十分称职,每次都主动地扑过来,哪怕到后面体力消耗了,速度和力道都下降不少,也仍然不知疲倦地在追击,实在是个好对练。
如此见招拆招过了近百招之后,男子开始大口地喘息,但仍然认真地对敌。
他拧腰运臂,一招劈掌斜斜挂来,失了三分迅猛快捷,更是没有了劈落时力炸的饱满劲力,疲态尽显。
我斜肩避过,抵臂架住他的小臂,正要僵持一下然后照旧后退时,忽然灵光一现,借着他下劈之力翻腕顺势一送,连发力都没有便将他往另一个方向抖开了。
这种卸劲推离的应对手段我不是没有没有用过,但是从来都是更多依靠自己的力气去强行荡开对方的攻势,而不是这般轻松写意,仿佛用的不是自己的力量似的。
这便是听劲然后借劲吗?
我好像明白了该怎么做了。
接下来,我不断地重施故伎折磨这个百折不饶的对手。
如此反复地仔细演练了数个小时,换了好几个刷新了状态的对练对象,才满意地停了下来,去揣摩其他的东西。
这次训练的前两周,我每隔几天便会花一整天在擂台上试招,除了继续掌握那借力打力的技巧之外,还在试验着将异能也延伸进来,两者并进。
转眼便过去了一个月。
一开始,我十次中只有两三次能够抓住那种“顺势而为”
的感觉,接过对方的来招然后借力引开。
后来摸熟了这种应变之后,便上升到五六次,七八次。
到了这个地步,我又按照拳谱的描述,开始加入更多不同的运劲方式。
先是将其招势引到一边,打不着目标,然后又开始加几分自己的劲力,将男子撇到一边之后还会令他失了重心踉跄几步。
两个月后,哪怕是好手级别的虚拟对手,我在接触到他来势的同一瞬间便能做出本能反应,或化或带,或引或转,将对方玩弄于掌间。
到了这个阶段,我明白,自己在揣摩拳术和劲力的道路上才算是登堂入室了,对付跟自己相比各有所长,但是技巧或者力量不超过我很多的对手,基本上可以不落下风。
但是这也是借力打力的弱点,若是对手力量超出我许多,或者技艺纯熟运劲精巧,那我便很难影响对方的招势,只能从别的方式去击破。
就比如高手级的虚拟对手,对劲力的拿捏和运转圆润许多,而且力大速猛,身体素质比我强上不少,可以说是个比我全面多的武者,在大燕位面也算是三流高手里的精英了。
我单靠自己刚刚登堂入室的沾衣十八跌与听劲,是很难在稍纵即逝的激烈战斗中轻易地找到契机去借力,破坏他的劲力变化的。
正常来说,这个时候就要靠硬实力去搏出破绽或者力道变化的凝涩,然后再借机将他摔翻。
正常来说是这样的,但是……
“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