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从燕武院、军部学成的人,才真正地撑起了大燕江山的根,做到了太祖皇帝当年创立此举的壮志。”
原来如此,大燕对待武者的态度倒是很有意思,并不是一味的严禁管制,而是双管齐下,既有六大派这样的精英培育模式,也有燕武院这种草根育才方法。
只要最终能够吸收进入官府这个庞然大物,被皇帝所统治,并且不搞出什么乱子来,那民间的武功传承反而能够壮大朝廷的力量。
在风险和回报之间,朝廷明显选择了后者。
饶是如此,每年也不过有一万新学员的样子,按照大燕武学发展的规律,这一万人穷其一生也不过能有两三百达成三流高手的境地而已。
我看了看宋钊说起这件事时,脸上亮起的生动笑容,倒是没想到宋钊已脱离燕武院十余年,当上了身份尊贵多了的玄蛟卫,仍然对这个地方有如此强烈的归属感。
不知秦喜是否也如此?
不过可以理解,母校嘛,总会有些让人无法割舍的眷恋的。
梁清漓叹道:“真是好大的气魄啊,太祖皇帝原来有着这么海纳百川的格局。
夫君,你觉得呢?”
娘子习惯性地问了问我一句,过去这一年来她似乎养成了每次了解到什么新奇或者让她觉得有意思的东西,都问问我的看法。
不知道是因为我的观点往往角度不同,还是因为她单纯地喜欢听自家夫君侃侃而谈。
“这当然是豪情万丈的机制,也确实为大燕产出了源源不断的武者。
不过……”
我迎上两人好奇的目光,沉吟了片刻后说道:“你们知道有一句话叫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吗?”
宋钊摇摇头,梁清漓则说道:“夫君好像说过类似的话。”
“大家都知道,当今天下有两条道路是出人头地最好的方法。
一条是读书,当官,另一条则是学武。
相信你们也知道,为了能让孩子有改变命运的机会,许多家庭是会省吃省穿,就是为了能供养孩子去读私塾,参加科举,或者拜师学武,加入燕武院和门派。
燕武院只从武师武馆那里收下初露头角的好苗子,那那些进不了的学员怎么办?特别是那些父母家人咬牙供养的孩子,可能大半生的积蓄和希望就花在这次机会上,最后哪怕能学得几分武功,又真的对得起那份投入吗?读书人绝大部分都当不了举人,甚至当不了秀才,最后花了十几,几十年的苦读,一无所成的,比比皆是。
不可否认,燕武院和科举有些相似,都是一种能够超越现实桎梏的壮举,但是我觉得它目前还是缺陷极大。”
我摊手道:“而且,和读书一样,学武这种东西不仅需要天赋,更需要钱粮资源,能有良师教导,吃好睡好,药草练体的人,肯定会成就更高。
甚至可以说,学武时外部资源起的作用要比读书还大。
除非真正天赋异禀,否则贫民家出生的孩子哪能跟有钱人家比?长久以来,就算一开始这条路是为了给那些穷苦人家机会,哪怕脱离了宗门和武林也能靠着武学过上更好的生活,到现在,也肯定已经被有钱给自家孩子从小打好基础的富足家庭给完全垄断了。”
宋钊脸色有些难看,想要开口争辩,却欲言又止,似乎在思考我所说的东西。
半晌后,他才勉强地说道:“韩兄所言十分独到,我一时竟想不出如何为燕武院辩解。
但诚如韩兄所说,有燕武院,这些机会有九成会被富人家子弟占据,没有燕武院,贫苦人家什么都没有了。
至少,能给他们一份盼望吧?”
我暗暗点头。
宋钊是小商贾家出身,本就属于我说的那种,不是大富大贵,却刚好能有足够好的起点利用这种机会进入燕武院的人。
也许他也意识到,正是像他这样的人,才占据了比起最穷困,也或许是最需要这种改变命运的机会的人的位置吧?
“宋兄谬赞了,我不是想批评燕武院的存在,只是觉得有些可惜而已。
它的本意是很好,也有潜质成为我们期望中的那个模样,但是……人性如此。
道德经你读过吗?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天道才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人却恰好相反,人性自私,总是要找办法把本就不足的人更加剥削,来奉已经富足的人。
无论是燕武院还是科举,又或者是什么其他的上升道路,结果总会一样的。”
无论本意再好,学习武功这种堪比高考跃龙门,改变命运的机会,肯定不会真就是燕朝太祖嘴上所说的那样,留给草根平民的公平渠道,定是充斥着数不尽的腐败和幕后操作。
就算能够能够保持理论上的清廉和公正,又怎能断掉人与人之间自然存在的经济差距?
何况,大燕官府对于这种情况不说乐见其成,至少也是不会关心的,因为它在乎的是这个系统筛选出来,能够被吸收的武力,而不是如何让参与者收获到公平的回馈。
梁清漓思考了一阵后,有些愕然地说道:“夫君说的……奴家竟然想不出该如何破解?难道,难道生下来便贫困无助的人,除了极为少数的幸运儿,真就再无翻身的机会?”
我拍了拍她的手道:“没办法,人生下来便是不平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