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可是黄婆婆的绝技。
提着它,穿着汉服,感觉自己便是自己去参加上元灯节的古代小娘子小郎君们。
很多小孩和女孩儿都忍受不了这样的诱惑,纷纷下单。
黄婆婆攒了几个月的库存被一扫而空,来晚了的游客便只能遗憾地买普通的灯笼。
“没想到老婆子做的这些灯还有人喜欢......”
黄婆婆神情复杂,听到游客们对她的灯笼夸了又夸之后,又是欢喜又是唏嘘。
来帮忙一起卖的女孩子喊了起来,似乎是惊讶于她为什么会这么想:“您做的灯这么棒!
肯定会有人喜欢的。”
她第一次看就很喜欢,自己都用内部价买了一只。
她还知道公司已经帮黄婆婆在申请清河市当地的非遗了,要是成功下来后,还会有补贴。
黄婆婆拍了拍她的手:“哎,你不明白......以前呐,我那爹是不肯让我学这个的,但我还是偷偷学了,他到死都不知道我学会了。”
“后来呢?”
年轻女孩儿好奇问。
黄婆婆笑了笑:“后来啊,其实我也没怎么在外人面前显露过,就是做着给家里的小孩儿玩。
所以我也不知道外面的人到底喜不喜欢这些玩意儿。”
她们家会做灯笼的是她爷爷,十里八乡都有名的。
后来,她爹走了点狗屎运发家了,买了地成为了小地主,从此不肯让儿女再学父亲的手艺,生怕被人还当成是手艺人,没得面子。
但她从小就喜欢这个,缠着她爷爷要学。
祖孙俩瞒着儿子,一个教一个学,竟然也把这手艺给传了下来。
她运气还算好,后来嫁到了一户殷实人家,不太用操心生计,闲暇时还能有余钱来做这些东西,琢磨出了很多花样。
但一个后宅女子做的东西是不好流出去的,便只能给家里和族里的小孩儿玩,倒是有些名气,但也只限于本地小县城。
后来年纪渐长,成了家里长辈之后,小辈们更管不了了,只是让她别太费神,伤了眼睛。
做了一辈子,总归是想知道自己做的这些灯,如果拿到外面去更广阔的世界里去会怎么样?受不受欢迎?
没想到一朝穿越到这里,倒是梦想成真了。
年轻女孩儿以为她说的是几十年前,懵懂地点了点头,刚想要安慰她几句,却听到了音乐声,急急跑到灯棚外:“是神仙大巡游开始了!”
她们这个位置也是能看到的!
神仙大巡游重磅回归,而且这次有了更好的调整。
之前在它和压轴烟花之间其实存在着这么一段空档期,但现在的灯会把这段空档期给填上了。
除了几栋标志性建筑之前以及广场上建了大型的花灯和灯棚之外,清河古镇主要选择的是花灯巡游。
神仙已经归去,紧接着从各处巷子里游弋而来千百盏竹骨素绢的鱼灯,鱼身线条灵动如活物,鳞片以工笔细染青碧金赤,鱼尾轻摇,在晚风里簌簌作响。
还有蜿蜒的龙灯,振翅的凤凰、绽开的莲花......巡游的人擎着各式各样的大花灯从古镇各处出发,两侧跟着喧闹的人群,一直到了一号区的广场上。
这些游客也都提着灯加入到了花灯巡游的队伍,散落四方的提灯人忽如百川归海,向主街汇聚。
一号区的广场上,立起了高高的灯架,那是药发木偶以及千层莲花灯。
吉时一到,引线燃起,最底层的火药筒“嗤”
地喷射金焰。
焰浪沿竹架螺旋攀升,每层灯盏随火流逐层点亮,宛如倒悬的火焰瀑布。
更妙的是,在焰光中竟跃出数尺高的木偶:火猴持蟠桃翻筋斗,雷公踏风轮擂鼓,木偶关节被火药燃气推动,在灯火间腾挪跳跃。
当火焰漫至顶层,万千火星如赤雪飘落。
连诗佛王维站在清河楼上,看到这样的场面,也忍不住吟起自己来了这儿才知晓的一首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