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那里有一扇老旧木门,门楣上挂着褪色的红布条,门前石阶上坐着个穿蓝布衫的小女孩,正低头折纸鹤。
科学家们震惊不已。
这正是百年前一位移民先驱童年故居的位置,而那个女孩,正是他在遗嘱中反复提及却未能再见一面的妹妹。
更令人动容的是,尘埃形成的影像并非静态,小女孩抬起头,对着虚空微笑,嘴唇微动,仿佛说了句什么。
AI解析后,结果显示那段唇语是:“哥,我替你养大了那棵枇杷树。”
消息传回地球,那位先驱的后代跪倒在家族祠堂前,将一片从火星传回的问天叶焚于香炉之中。
火光跳跃间,他仿佛听见父亲、祖父、曾祖依次低语:“回家了。”
人类开始重新定义“存在”
。
死亡不再是终点,遗忘才是。
于是,“记得”
成为一种修行,一种责任,一种信仰。
城市里出现了“记忆驿站”
,设在公交站台、公园长椅、医院走廊。
人们可以在那里留下一句话、一段旋律、一个拥抱的温度。
某个冬夜,一名年轻护士值完夜班,在驿站录音机里低声说:“妈,今天我救了一个和你一样血型的女孩,她醒了,叫我谢谢您。”
第二天清晨,录音机自动播放,声音变成了两个??她的,还有一个温柔的女声:“女儿,我也谢谢你。”
学校里的“记忆课”
逐渐演变为必修科目。
孩子们学会倾听风中的呢喃,观察落叶的轨迹,感受梦境的真实。
一位老师带着学生去海边写生,让他们画下心中最想见的人。
有个男孩交上来一张空白画纸,老师不解,他却认真地说:“我画不出来,因为他总在我背后轻轻拍我肩膀,所以我看不见他。”
老师怔住,随即落泪。
她想起自己早逝的儿子,每次雷雨天都会梦到他躲在床底喊“妈妈别怕”
。
这些细微的情感涟漪,不断汇入全球共感场域。
科学家发现,地球磁场正在发生微妙变化,磁极偏移速度减缓,电离层稳定性增强。
更奇特的是,新生儿脑波普遍呈现出高度同步性,尤其在听到特定频率的声音时,会自发露出微笑??那频率,正是五年前从水晶墙传出的童谣。
联合国废除了“守心社特别观察区”
的法令,宣布所有与“归念之核”
相关的遗迹均为人类共同文化遗产。
南极祭坛被改建为开放式冥想园,任何人皆可进入。
沈砚最后一次前往,站在当年激活符文的平台上,轻声问道:“你们究竟希望我们变成什么样?”
地面再度浮现光字:
>“不是变成什么,
>而是找回本来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