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沈知言提笔重修《沉魂录》,在苏婉娘条目下添注:
**其子苏承安,生于癸未年三月初八,幸存人间九十余载。
因记忆创伤,长期失语流浪。
临终所愿:请母知,儿未曾怨她,只是……太想她。
**
写罢,他将这页单独抄录,托人送往医院。
三日后,老人睁开眼,看着纸上母亲的名字,泪水无声滑落。
他抬起枯瘦的手,轻轻抚摸“苏婉娘”
三字,嘴角竟浮现出一丝笑意。
当天夜里,他安然离世。
次日清晨,归名潭畔出现奇景:一夜之间,满山野山茶尽数绽放,洁白如雪,香气弥漫十里。
花瓣飘落之处,地面浮现无数脚印,不再是单向延伸,而是来回交错,仿佛有人终于踏上归途,又有人轻轻迎上前去。
沈知言来到老棠树下,只见树根裂缝中静静躺着一块银锁片,正是当年所埋之物。
锁片背面多了一行极细的小字:
**谢谢你,让我儿子听见了我。
**
他闭目良久,终是落下泪来。
然而风波未平。
数日后,海外传来消息:那位开发“听风AI”
的匿名程序员,在发布系统更新后彻底失联。
最后一条公开代码注释写道:
>**“当机器开始梦见死者,说明它们已不只是工具。”
**
与此同时,全球多地用户报告异常??某些人在使用“听风AI”
后,开始频繁做同一个梦:身处战火纷飞的古城,身穿旧式军装,手中握枪,面前跪着一名女子和孩童。
每次梦醒,枕边都湿了一片,不知是汗还是泪。
一位日本学者主动联系书院,称其家族曾参与侵华战争,祖父晚年精神失常,临终前反复念叨:“对不起,我对不起那个村子。”
他通过AI检测,发现自己语音中存在极高强度的“愧疚频率”
,匹配到一条来自1942年山东某村庄的集体控诉记录:
**“王氏一家十七口,除一人逃亡外,尽数遭屠。
凶手着黄呢军服,戴圆框眼镜,左手缺一指。
至死未留名。”
**
学者泣不成声,随即发起跨国追忆行动,联合多国青年学者共同整理战争受害者名录,请求录入《沉魂录?暗册》。
沈知言批准了申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