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可才回到萧国公府,宫里就派了人急急来向她禀报,说王妃午歇起来后肚子不舒服,喝了安胎药也不见好,方才见了红了。
大长公主心里“咯噔”
一跳。
她忙转身出府,入宫去。
姜心棠下腹有坠胀感,时不时还疼痛,下身见了血。
大长公主到长乐宫时,宫里当值的太医皆已经被传到了长乐宫,姜心棠躺在床上,脸色有些许苍白,太医院院正正在给她施针。
“如何?”
大长公主急问。
姜心棠没说话,很担心腹中孩子保不住。
有太医向大长公主禀......
春分又至,山雾依旧如纱,缠绕归名书院的檐角。
听风亭前那盏红灯笼仍亮着,与十年前、二十年前一般无二,仿佛时间在此处打了个结,不肯前行。
现任宗师立于亭中,手中捧着一本新制的《沉魂录》副册,封皮以青灰麻布为底,烫金小字“余音卷三”
四字沉静内敛。
昨夜她梦见沈知言站在老棠树下,背对她吹埙,曲未成而泪先落。
醒来时掌心一片温热,似有谁曾轻轻握过。
今日并非寻常祭日,而是《余音录》首次公开启封之期。
此书自发现以来,仅由历任宗师私藏研读,从不示人。
但她在整理手札时,见沈知言在末页写道:“若后世之人已能听见远方的哭声,则此书可出。”
于是她决意,在这春分子时,将其中所载一一诵出。
天光渐暗,星辰未现,唯南天一颗孤星格外明亮??那是叙利亚难民营里那个画花的孩子去世那年化作的光点,据弟子观测,每年春分都会提前一刻跃出云层。
她仰首凝望,心中默念:“你也来了。”
三重坛台再度设起,只是此次上坛多了一物:一只紫檀木匣,雕有九瓣山茶与蜿蜒藤纹,正是《余音录》原匣。
匣中除手稿外,尚有一叠泛黄信笺、一枚锈迹斑斑的军牌、一段烧焦的录音带残片,以及一张黑白照片??摄于1944年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外,一名少年囚徒正透过铁丝网望着镜头,眼神清澈得不像身处地狱。
她将血滴入墨砚,执笔写下第一个名字:**林昭远,云南大理人,民国三十一年赴缅参战,殁于野人山瘴疠**。
埙音轻起,《归名引》第三段终于流畅奏响。
这一次,不再滞涩,仿佛某种封印已被解开。
潭水微漾,花瓣自四方飘来,虽未至凋期,却自发脱落,聚成桥形横跨水面。
不同的是,今夜的花桥呈淡金色,踏上去竟有回响,似脚步踩在记忆的铜钟之上。
忽然,声瓮震动,盖子自行掀开。
无数光点飞出,却不似往年只显姓名,而是凝聚成人影轮廓:一个身披破旧军装的年轻人,脚上草鞋已烂,拄着一根竹杖,肩头趴着一只瘦弱的猴子。
他嘴唇干裂,目光却坚毅,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清晰:
“我是林昭远,第200师辎重营文书。
我们撤退那天,下了七天七夜的雨。
路成了泥潭,马陷进去就再也拉不出来。
弟兄们饿得啃皮带、吃树根,最后连地图都煮了充饥……有个四川娃子临死前说:‘哥,我想喝一口辣汤。
’我就抱着他,唱川江号子给他听,一直唱到他闭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