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
她将纸条小心夹入《沉魂录》,郑重合册。
这时,那位曾送花的小女孩再度出现,已长成十五六岁的少女,手中仍捧着一朵白山茶。
她走上前来,轻声说:“姐姐,我也写了一首诗,能放进声瓮吗?”
她点头。
少女将纸条投入瓮中,随即,光点升起,化作诗句悬浮半空:
>“我未曾见过战火,
>却在课本里看见焦土。
>我未曾听过轰炸,
>却在梦中惊醒于哭喊。
>所以我种下一棵树,
>不为纪念死亡,
>而是为了等待春天。”
诗句落定,老棠树根部泥土微动,银锁第四句话竟缓缓变化:
**“当生者愿意背负记忆前行,
死者便可安心入睡。”
**
变为:
**“当生者以爱回应记忆,
死者便能在风中微笑。”
**
她心头剧震,知此乃天地感应,非人力所能为。
翌日清晨,阳光洒满书院。
各国驿站传来回音:柏林一所中学全体师生集体诵读《沉魂录》选段;卢旺达大屠杀纪念馆前,加害者后代与受害者家属共同点燃百盏灯;加沙地带一处废墟中,一名教师用扩音器向孩子们讲述艾哈迈德?阿里的故事……
而在归名书院后山,她独自来到听风亭下。
那里已无墓碑,只有一株野生山茶悄然绽放,九瓣齐开,洁白如雪。
她蹲下身,抚摸湿润的泥土,低声说:“老师,您说得对。
他们一直都在。”
一阵风吹过,花瓣轻颤,几片飘落她肩头。
恍惚间,她听见两个声音同时响起??一个是沈知言的,一个是无数亡魂的合音:
“我们在。”
多年后,春分祭典已成为全球性的“记忆共时”
。
人们不再问“为什么要记住”
,而是问“我该如何传递”
。
新一代巡名使行走于战区、灾区、难民营,收集声音、文字、影像,录入《沉魂录》数字档案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