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可我想说,有时候,连崩溃都来不及发生??因为我们早就学会了把情绪咽下去。
饿了不说,疼了不说,委屈了也不说。
直到某一天,发现自己已经不会说话了。”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
“但你们来了。
你们写下那些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投进‘漂流瓶’,放进信箱,或者只是按下录音键。
你们让我明白,原来孤独不是没有人陪,而是说了也没人懂。
而真正的连接,始于一个人愿意说,另一个人真正去听。”
掌声悄然响起,像是春风吹过竹林。
随后是共读环节。
志愿者依次朗读精选的《听见》章节。
第29章是一位父亲讲述儿子自闭症确诊那天的感受;第38章是一名空姐回忆飞行途中目睹乘客突发心脏病却无法施救的无力感;第45章则是一个男孩坦白自己曾因校园霸凌产生轻生念头……
每读完一篇,都有人低头擦拭眼角,有人紧紧握住身边人的手。
轮到第53章试听版时,苏晓亲自上台朗读。
那是纽约那位摘下口罩的女孩投稿的内容??她讲述了自己因面部烧伤常年自我封闭的经历,直到某天偶然听到《听见》第17章里一位战地护士说:“伤痕不是羞耻的标记,它是你活下来的勋章。”
“我哭了整整一夜。”
女孩在录音中说,“第二天,我把镜子前的布拿了下来。
我知道我还是丑,但我决定不再躲了。”
朗读结束,全场沉默了几秒,随即爆发出热烈掌声。
有人站起来鼓掌,有人轻声啜泣。
林小满看着这一切,忽然意识到:他们不只是来听故事的,他们是来找回声音的。
活动结束后,几位听众围上来,递上手写的信或录音U盘。
一位老太太拉着她的手说:“姑娘,我丈夫走了五年,我一直没哭过。
昨天听了第41章那个失去妻子的男人说的话,我终于在家放声大哭了一场。
谢谢你让我知道,想念不是软弱。”
还有一位初中生怯生生地递上一张纸条:【我也想录一段语音,但我不敢开口。
你能教我怎么开始吗?】
林小满蹲下来,与他平视:“你可以先对着空气说一句话,比如‘我在这里’。
不用想着谁会听见,只要你知道,你说出来了,就够了。”
男孩点点头,攥紧了纸条跑开了。
回到“倾听小屋”
已是傍晚。
夕阳将庭院染成金色,风信子的花瓣边缘泛着柔和的光晕。
林小满刚坐下,手机便响了??是东京心理协会的正式函件,确认《倾听者手册》编委会名单,主编栏赫然写着她的名字。
她盯着屏幕看了很久,最终回复了一句:“我可以参与,但我希望这本书不是‘指导别人该怎么听’,而是记录‘我们是如何学会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