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每年承言节,千人齐聚承言台,不再只是聆听亡魂,而是彼此倾诉活人的悲欢。
有人讲述失业之苦,有人坦白背叛之痛,也有人分享微小喜悦:“昨夜妻子笑了,是因为我终于学会了做饭。”
小满接任真言塾总讲师,编写《承言录?续编》,主张“言语不应止于记录,而应促成行动”
。
他在全国设立“回应站”
,凡听到他人之言者,可在此写下回应,交由驿童送往当事人手中。
一封封信件穿梭于城乡之间,形成一张无形的情感之网。
阿禾则专注于“忆火”
复原工程。
她发现,当真话被足够多人听见并回应时,火焰会由青转金,甚至短暂浮现说话者生前影像。
某年冬夜,一位老人在回音谷点燃忆火,竟见自己三十年前逝去的儿子站在火光中微笑:“爸,你终于肯提我的名字了。”
赵铮卸去兵权,成为“言语巡护使”
,率队巡查各地,打击“守静会”
残余势力。
但他不再轻易动武。
他曾在一个山村遇见一群焚书的老者,便坐下与他们彻夜长谈。
第二天,那些人主动交出火把,请求加入真言塾学习“如何记住而不被吞噬”
。
然而,暗流从未真正平息。
边境某山谷,一座废弃矿洞深处,仍有零星信号发出。
监测显示,那里存在一台未登记的微型声笼原型机,正尝试捕捉过往旅人的低语,并将其扭曲为混乱噪音。
共心器分析其编码模式,竟与静默工程早期技术高度相似,且夹杂着一句反复循环的指令:
“停止说话。
回归寂静。”
调查持续三年无果。
直到一名流浪少年误入洞中,侥幸逃脱后带回一段录音。
经明心破译,那竟是当年静默工程总匠临终前的独白:
“我造声笼,非为压迫,实为疗愈。
世人太多痛苦,若能抹去记忆,是否就能免除悲伤?……可后来我才懂,没有记忆的安宁,不过是另一种死亡。”
少年还带回一块残片,上面刻着一行小字:“真正的静默,不是无人说话,而是无人倾听。”
消息传开,举国震动。
许多人第一次意识到,当年的加害者中,亦有被时代蒙蔽的普通人。
于是《承言录》新增一章:“加害者的忏悔”
,收录那些曾参与静默体系者的临终遗言。
其中最令人动容的一段,来自一名已故静默官的女儿:
“父亲一生未娶,每晚擦拭制服,嘴里念着‘秩序至上’。
临死前,他突然抓住我的手,说:‘其实那天,我听见那个孩子喊妈妈了……可我还是按下了按钮。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