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不敢关它。
我怕一旦切断,她们就连这点声响都没了。”
“后来我搬来这里守着。
每天给机器除尘,换电池,听它一遍遍念名字。
有时我觉得,这不是机器,是她们的嘴。”
“如果你们看到这本日记,请不要毁掉它。
让它继续说下去。
哪怕只是噪音,也好过彻底沉默。”
赵铮读完,久久不语。
他走到声笼前,伸手轻触金属外壳,冰冷刺骨。
忽然,机器嗡鸣一声,屏幕闪烁,跳出一行新字:
**王招娣七岁想妈妈**
赵铮浑身一震。
这个名字,他曾见过??在《承言录》第一卷附录中,十七村遇难者名单里,排在第三位。
“原来如此。”
他闭眼,“它不是故障……是在求救。”
当夜,赵铮下令将声笼接入共心网络,允许其信号在全国范围内广播,同时启动“寻亲响应计划”
。
凡听到名录中名字者,若知情,可前往最近的回应站提交信息。
三日之后,第一封回信抵达。
寄信人是一位九十六岁的老妇人,住在南方小镇。
她说自己原名柳素娥,与王招娣的母亲是闺中密友。
当年屠村前夜,她曾托人送一条红绣鞋给小女孩作生辰礼,后来战乱失联,一直不知其生死。
读到广播后,她整夜未眠,写下回忆:“那孩子最爱唱歌,嗓门清亮,常站在田埂上唱《采莲谣》。
她妈说,等太平了,要送她去书院学乐。”
这封信被制成音频,在下一个十七分钟周期播放时,嵌入声笼的广播流中。
奇迹发生了。
原本机械重复的名录,在念到“王招娣”
时,声音忽然变了??不再是电子合成音,而是一个稚嫩女童的嗓音,轻轻哼起了《采莲谣》片段,仅两句,便戛然而止。
现场所有巡护使跪地垂首。
赵铮取出随身携带的最后一枚旧铜牌??上面刻着“静默军逃兵?无名氏”
,是他当年在战场拾得。
他将其轻轻贴在声笼表面,低声道:“孩子,我们听见了。
现在,轮到你说。”
与此同时,京城皇宫内,启平帝之孙??现任君主景和帝正独自坐在明镜殿中。
他面前摆放着一台复刻版共心器,连接着国家声库。
近年来,他痴迷于整理百年前的语音档案,尤其关注李昭弥留之际那段“我在”
洪流。
今晨,他突然发现一个细节:在万千声音交汇的第十一分零三秒,背景中有一段极轻微的呼吸声,节奏异常平稳,与濒死者紊乱气息不符。
他反复回放,放大频谱,竟从中分离出一句几乎不可闻的低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