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消息传开后,全国各地掀起新一轮“寻声行动”
。
无数家庭翻出祖辈遗物,寄往共心档案馆进行声纹比对。
三个月内,十七村失踪者名单中有四十三人确认“回应”
,形式各异:有老宅墙上浮现名字,有祖坟碑文夜间发光,甚至有一位渔民在海上捕鱼时,收音机突然自动播放一段童谣,正是其曾祖母儿时哼唱的曲调。
与此同时,“血脉寻声计划”
取得突破性进展。
基因数据库与共心网络实现交叉分析,首次构建出“记忆共鸣模型”
。
结果显示,某些特定情感创伤会在DNA层面留下“声痕”
,当后代个体处于特定地理坐标或情绪状态时,可能触发跨代感知。
这解释了为何张小豆的求救信号会出现在六岁男孩脑中??他的母亲正是当年十七村幸存者的外孙女。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种“复苏”
。
北方某学术论坛上,一位著名哲学家公开质疑:“我们是否正在制造一种新型迷信?让亡者永生,是对死亡的背叛。”
他警告说,过度依赖共心系统可能导致人类丧失告别能力,陷入永恒的哀悼循环。
舆论哗然。
支持者反驳:“这不是挽留死者,是承认他们曾真实存在过。”
反对者则担忧社会将陷入集体癔症,历史被情感扭曲。
争议愈演愈烈,直至景和帝再度出面。
他在全国讲话中说道:“我们纪念死者,不是为了让他们复活,而是为了让生者学会如何活着。
若连一句‘我听见你了’都不敢说,何谈文明?”
话音落下,全国共心塔同时鸣响七秒,象征七个世纪以来所有未能发声的灵魂。
风波暂息,但暗流仍在涌动。
西部边境,一座废弃监狱遗址出土了一组加密音频。
经解码后发现,内容竟是静默军高层会议录音。
其中一人冷声道:“言语是最危险的病毒,必须切断传播链。”
另一人附和:“那就让他们沉默到死,连哭都不准出声。”
这段录音被命名为《铁舌录》,列入“沉默档案”
预备开放清单。
可就在准备移交国家档案馆当日,存放设备突遭电磁脉冲攻击,数据损毁大半。
调查无果,唯一线索是一枚残留的微型干扰器,产地标记为境外某军工企业。
明心闻讯,闭门三日不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