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小周甚至分不清戴惟民这话到底是节目效果还是真心实意。
但她只能顺着耳麦里导演的要求站出来阻止。
戴惟民仿佛这下才恍然大悟似的,偏了偏头:“嗨呀,忘了你们还在。”
他这会儿倒是开起玩笑打圆场了:“小周啊,下回这话咱偷偷说。”
周琛也极配合地点点头,凑近了压低声音说:“你先教教我拜师应当准备些什么。”
把小周气得跺脚。
但节目效果可不就是拉满了。
改完本子,俩人又排练了几遍。
中间修改了几个发现临场发挥更好笑的包袱。
戴惟民其实本人的风格更倾向于随机应变,他同搭档演出时,经常是从不对词,只大概聊聊。
毕竟他同哈惟军两个,算是在培训班的时候就莫名默契,直接被郑列夫安排成一对搭档,一路走下来走到今天的。
用一些老观众的话来说就是,戴惟民一个眼神,哈惟军就知道这厮要憋什么坏。
但他也知道,周琛作为新手,不一定能跟上他的节奏,所以准备老老实实按词儿来。
故而特意把文本都拍照了一份,打算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把词儿都背下来。
戴惟民末了又问周琛太平歌词选好了唱哪段没有。
事实上周琛本人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他说:“首先排除《大实话》。”
一来这首算是耳熟能详,他很难唱出新意。
二来这一首,算是张杏林先生每次演出结束返场必唱的小曲儿,杏林社的角儿除了大蛇没人敢唱。
当着人家张先生的徒弟的面儿,周琛也不敢唱这个。
①
深思熟虑以后,周琛决定:“《韩信算卦》吧,我记得这段不算特别长,听起来也还算喜庆。”
戴惟民在心里过了一遍词儿,觉得问题不大,就点头应下来,问他需不需要自己帮忙录一段拿来当教学。
“那感情好。”
周琛点头,却又苦了脸,“唱其实还好,但还有个问题,我一没有玉子,二也不会打玉子。”
这倒确实是个难题。
若说唱词与唱腔,还能跟着录音或视频一遍一遍学,但玉子这个东西,确实是正儿八经需要学习的。
玉子同快板是两回事儿,它是单独的两块竹板,唱太平歌词的时候,需要用它来打节奏。
其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花活儿。
传说是清朝年间,老艺人进宫去给太后唱戏,其时用手击打大腿打节奏,太后见了,便让人在御花园砍了两块竹板给他。
所以最早这玩意儿是叫御赐的,后来以讹传讹以后,名字就改成了玉子。
实际上跟玉是没关系的。
“那到时候我给你伴奏吧。”
戴惟民一锤定音,“单人舞台,没规定不能请乐队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