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作者仍署“林知”
,内容却是全新篇章。
其中一段写道:
>“曾有人问我,放弃声网技术,是否意味着否定母亲毕生心血。
>我想说,正因尊重那份心血,我才必须离开它。
>就像一棵树不会永远依附种子,一条河不会重复源头的姿态。
>真正的继承,是让思想流动起来,而不是封存在琥珀里。
>妈妈害怕技术囚禁记忆,所以我选择让它自由消逝。
>这不是背叛,是成全。”
书末再次附有二维码,扫描后是一段三分钟音频:雨打芭蕉,孩童嬉笑,一位老人用方言哼着摇篮曲,最后是一阵脚步声,渐行渐远,直至消失。
有网友评论:“这一次,我没有听完就哭了。
因为我知道,那个人正在走向新的生活。”
而在敦煌,语草又一次迎来了开花季。
淡紫色的小花铺满沙地,随风起伏如浪。
石碑前,一位游客模样的女子放下一束野菊,转身欲走。
忽然,她听见身后传来极轻的笛声,回头却只见空旷荒原。
她掏出手机想录下这神秘旋律,却发现信号全无。
那一刻,她索性放下手机,闭眼聆听。
笛声断续,仿佛来自地底,又似出自心头。
待她再睁眼,风起了,花瓣纷飞,一切归于寂静。
她不知道,就在十公里外的观测站,一台废弃多年的声波接收仪突然自动启动,屏幕上闪过一串异常波动曲线,持续时间恰好十五秒。
值班员查看日志,发现电源并未开启,系统也无法追溯来源。
他皱眉重启设备,一切恢复正常。
但他记得那串波形??和七年前《启寂》首演当晚的数据特征高度相似,却又有所不同:少了精密计算的对称美,多了某种近乎生物节律的不规则震颤。
他犹豫片刻,还是将这段数据导出,存入私人硬盘,并命名为:“野生共振”
。
消息传开后,一群年轻音乐人自发组织了一场“素声巡演”
。
他们背着吉他、手鼓、陶埙,徒步穿越西南山区,在村落祠堂、学校操场、茶馆院落即兴演奏。
没有宣传,不售票,演出结束后只留下一张纸条:
>“这里曾响起真实的声音。
>若你听见,请继续传递。”
有人拍下他们的背影:五个人走在山路上,影子拉得很长。
照片配文:“他们不是明星,但他们让我们想起了音乐本来的样子。”
林知遥看到这张照片时,正在帮小女孩编花环。
孩子问她:“姐姐,这些人是谁啊?”
她看着照片里那面随风飘动的素布旗帜,上面用墨汁写着两个大字:“听者”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