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已不是孩童的游戏,而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声学直觉。
王小花不懂乐理术语,但她听得懂空间的呼吸,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声音停下来,等一等回音。
“你听过很多次?”
她问。
“嗯。
我常去山洞玩,那里凉快,还能听见‘嗡??’的声音,像蜜蜂住在里面。”
女孩比划着,“那天我发现石头缝里卡着个飞机,打开一看全是小蝌蚪(音符),我就试着唱了一下……结果第二天再去,好像那声音变了。”
林知遥浑身一震。
语苔会因外界干扰停止鸣响,但也会因持续倾听重新开口。
科学解释不了这种现象,只能归为“环境适应性振动”
。
可此刻她突然明白:也许语苔并非被动反应,而是主动选择??它只对愿意聆听的生命发声。
而王小花,不知何时已成了它的对话者。
“你想不想和我一起做件事?”
林知遥蹲下身,平视女孩眼睛,“我们去找更多‘会说话的东西’,然后把它们的声音变成音乐。”
女孩眨眨眼:“可我没有乐器。”
“你有。”
林知遥握住她的手贴在胸口,“心跳就是节拍器,耳朵就是接收天线。
剩下的,我来教你。”
第二天清晨,村里多了两个背着布包的身影。
她们走过溪畔、岩壁、废弃粮仓,甚至钻进年久失修的地窖。
每到一处,林知遥便教王小花如何静坐、闭目、屏息,先听五分钟纯粹的环境音。
“别急着记录。”
她说,“先让自己变成空容器。”
起初女孩坐不住,总想说话。
直到第三天,在一处塌陷的矿道口,她忽然僵住:“老师……里面有哭声。”
林知遥凝神细听,唯有风穿石缝的嘶鸣。
“不是人。”
小女孩摇头,“是石头……裂开的时候,发出的那种声音,像有人慢慢撕布。”
林知遥心头一紧。
那是应力释放的次声波,人类本不该听见。
可王小花不仅听到了,还赋予了情感意象。
当天下午,她们回到教室,林知遥取出一台老旧采音设备??那是老教授临走前悄悄留下的便携式声谱仪。
她将麦克风绑在竹竿上,伸入矿道深处,连续采集了两个小时数据。
当晚,她在窑洞里回放录音。
频谱图上赫然显现出一组规律波动,频率介于18-22Hz之间,恰好处于人类感知边缘。
更诡异的是,这段信号呈现出类似语言分句的停顿结构,每隔37秒出现一次重复模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