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起初是空白,接着传来一阵沙沙的底噪,然后,是一个女人的声音,平静而温柔:
>“知遥,如果你听到这段录音,说明你终于走到了我能看见的地方。
>我从未离开,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
>声音不会死亡,因为它从不曾真正出生。
>它只是流转,从一个人的心跳,到另一阵风的呼吸。
>你问我为什么要在病床上哼那段旋律?
>因为我知道,总有一天你会回来找我。
>而我要做的,就是留下一条声音的小径,让你循着它,一步步走到今天。”
录音到这里顿了一下,背景里传来极轻的钟声,遥远得像是来自另一个时空。
>“现在,轮到你为别人铺路了。
>把你的声音种进泥土,放进溪流,挂在树梢。
>让那些还在寻找的人,也能听见回应。
>别怕孤独,只要你还在听,我就一直在听你。”
最后一句说完,录音戛然而止。
林知遥抱着录音机,蹲在地上,泪水无声滑落。
她终于明白,为什么母亲会选择用声音而非文字留下遗言。
因为文字会被遗忘,会被误解,会被束之高阁;而声音,哪怕只是一缕残响,也能穿越时间与空间,在某个恰当的时刻,重新唤醒一颗愿意聆听的心。
三天后,她做出一个决定。
她要离开望月坡一段时间。
“我去城市。”
她对孩子们说,“我要把我们的故事,用另一种方式讲出去。”
“可你说过,一旦被讲述,就被固定了。”
李同学担忧地问。
“所以我不会用论文,不用图表,不用学术术语。”
她微笑,“我用音乐。
但不是舞台上的那种音乐。
我要做一场‘无声的音乐会’。”
计划很快成型:她将在京城最古老的礼堂举办一场名为《听者》的演出。
门票免费,观众入场时需交出手机,戴上特制耳机。
整场演出持续九十分钟,全程无灯光、无动作、无现场乐器演奏。
耳机中播放的,将是他们在山中采集的所有“非典型声音”
??井底回响、落叶共振、岩石心跳、雪崩前的地鸣、钟楼自震、甚至包括那次“反向倾听”
实验中大地的回应。
“我要让人们体验,什么叫‘用身体听寂静’。”
她说。
消息传出后,舆论哗然。
媒体称其为“行为艺术的极端案例”
,乐评人嘲讽这是“对观众耐心的绑架”
,也有少数支持者称之为“一次对抗噪音时代的静默起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