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还有用西里尔字母拼写的:
>“我在西伯利亚守了四十年雷达,只为等一个人听见我说‘我想回家’。”
最让她心头一颤的,是一行用中文写的:
>“女儿,对不起,爸爸当年打你,是因为我害怕你比我更勇敢。”
泪水无声滑落。
她忽然想起伊兰曾说过的话:“当你记得一个人的时候,你就已经把她带回了世界。”
而现在,她明白了后半句??**当你让别人记住你的时候,你才真正活过。
**
她跑回钟楼,翻开日记本,在昨日那句话后面继续写道:
>“今天,我也想让这个世界知道一些事。
>我害怕过,怀疑过,也曾以为爱必须藏起来才不会受伤。
>但现在我知道,沉默才是最大的伤害。
>所以我要说:
>我爱你们所有人,哪怕我们从未见过面。
>因为你们的故事,也是我的故事。”
写完最后一个字,整本日记忽然散发出柔和的光芒。
书页无风自动,一页页翻过,那些尘封的笔迹一一浮现,母亲年轻时的梦想、恐惧、爱恋,全都化作细小的光点,升腾而起,融入天空中的极光桥。
桥梁的颜色悄然转变,从银白变为温暖的琥珀色,仿佛被无数真心话重新染色。
同一时刻,世界各地的共述者纷纷抬头望天。
在京都,老妇人停下折纸的手,望着窗外的樱花,喃喃道:“听见了。”
在智利,天体物理学家摘下耳机,怔怔地看着屏幕上的波形图,“这不是信号……这是回应。”
在伊斯坦布尔,盲人音乐家停下演奏,嘴角扬起,“他们终于说了。”
而在南极主基地,陈砚独自站在观测台前,凝视着共述网络的核心拓扑图。
那七个高频共鸣点已连成一张完整的网,中心的新节点稳定发光,不再需要人为干预。
他打开通讯频道,却没有呼叫任何人,只是低声说了一句:
>“伊兰,你赢了。”
没有人回答,但他知道,这句话已经被听见。
几天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设立“共述日”
,定于每年春分,鼓励全球公民分享一段真实经历。
首个共述日当天,超过十亿人参与,上传的故事涵盖战争、疾病、移民、性少数、家庭暴力、精神障碍……每一个故事都被匿名处理,却又彼此呼应,最终汇集成一部名为《人类之声》的开放式文献库,永久存放在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地窖服务器中。
与此同时,民间自发兴起“空白信运动”
。
人们购买特制的素色信纸,写下最难以启齿的话,然后投入城市各地设置的“言之心信箱”
。
这些信永不开启,也不寄出,而是定期集中焚毁,灰烬撒入河流或撒向天空。
参与者说:“重要的不是谁读到,而是我说了。”
艾拉回到南极基地短暂停留,将喜马拉雅之行的记录交给陈砚。
他看完后久久沉默,最后问:“你觉得,这一切会持续下去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