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是空调开大了吧,不过酒店设施使用率高,调温不准也常有。
活珠子贴心地拉过窗帘,调低导航的播报声,让闫禀玉好好休息。
高速路笔直一条,平缓无刹车,闫禀玉就安静地睡到了下高速。
过收费站减速带哐当那两下,把她给震醒了,睁眼看环境昏暗发懵,但很快想起这是在车里,在回家的路上。
闫禀玉往外看,看到路标,他们进入506省道了,路旁的修车店五金铺小吃点她很熟悉,但没光顾过。
以前上高中,每月从林溪镇坐大巴到县城,不在这停,只是路过。
路过得多了,就熟悉了。
冯渐微照导航开,提了一嘴,“下高速进入县城了,怎么没看到横跨在浔江上的风雨桥?听说那桥是双层木结构大桥,底下行车,上面行人,两侧坐落着飞檐式亭塔,绵延数百米,很是气派。
是侗族的标志性建筑。”
三江因境内浔江、融江、都柳江①三江并汇而得名,冯渐微说的是比较出圈的宜阳风雨桥。
闫禀玉说:“到林溪镇不经市区,所以见不到,不过想看风雨桥简单,三江但凡过江河必跨风雨桥,这类建筑很多。
林溪镇那么多侗寨,每一寨都建风雨桥,我住的地方也有,到时你就能看到了。”
冯渐微笑笑,“那行,都说侗族有三宝:鼓楼、风雨桥、侗族大歌,有机会我都想见识见识。”
因着之前答应活珠子赔他十斤魔芋爽,冯渐微在让大张备物资时,顺带让买了,都放车上。
现在活珠子有滋有味地吃着,附和声:“我也想看侗族三宝。”
“活珠子我跟你讲,侗族还有酸食和油茶,到时我带你去尝尝。”
“好,家主。”
……
冯渐微和活珠子遇事能当,无事时随波逐流,心态真好。
望着越熟悉的风景,闫禀玉只觉恍如隔世,身边的声音也淡去了。
也许因为逃避心理,有生存能力后她就再没回过这里,老头没手机,平时她就转账给隔壁林叔,让他代为送物资。
每半月一次送物资,林叔会跟闫禀玉汇报老头的现状,比如胖瘦,食量多少,身体健康与否。
听过很快就忘了,记着会让她很是局促,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力。
506省道伴河而行,开了二十几公里,在公路几乎与河道并贴时,冯渐微看到前方与风雨楼亭塔相似的木牌楼,占地宽广,十分阔绰,中央书写“程阳八寨”
四字。
他侧身问后面,“前面就是侗寨景区,那是你家吗?”
闫禀玉望了眼说:“景区包含八个侗寨,不过真正开发的是前面三寨,我家在更后面,属景区范围但未商业化。
你沿着林溪河开,走程阳路,一直深入到景区腹地,就能看到我家所在的吉昌寨。”
“原来这河叫林溪河,伴了我们一路了。”
冯渐微念着,开车进去。
其实外沿506省道也能到吉昌寨,不过考虑到冯渐微和活珠子想看风雨桥和鼓楼,闫禀玉就让走程阳路,这条道路途经程阳风雨桥和岩寨鼓楼。
因为吊脚楼集中和商业化的原因,前边景区的路开不快,不过也正好合了沿途观赏的意。
活珠子降下车窗,参观侗寨的热闹。
一个大拐弯过去,眼前见河见桥,桥由石墩作撑,架木立塔连亭廊,横跨林溪河。
桥上亭塔五座,飞檐高翘,下挂大红灯笼,在阳光煦风中轻轻摇晃。
“三火姐,那就是风雨桥吗?”
活珠子指着桥问。
闫禀玉回:“是的,程阳风雨桥又称永济桥,建于民国1912年,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桥上游客凭栏休息,看着就十分惬意,冯渐微慢下车速,也好好地观赏了风雨桥。
再往前去,岩寨鼓楼高高耸起,全木纯榫卯结构,活珠子在数,“一二三四……居然有十五层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