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生态修复计划已经开始。”
白灵说,“但真正的关键,不在技术,而在人心是否还愿意给逝去的生命一次归来的机会。”
小满默默点头。
她知道,当人类学会为过去忏悔,为未来负责,这个世界才真正配得上重生。
数月后,第一只渡渡鸟在毛里求斯的一片再生雨林中破壳而出。
它的叫声与化石记载完全一致,但在鸣叫结束后,竟对着天空轻轻哼唱了一段旋律??那是三个月前,一名荷兰小女孩在全球共感广播中唱给灭绝动物的摇篮曲。
科学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只能记录为:“跨时空情感共振引发的基因表达变异。”
而在南极洲边缘,一座冰层下的远古遗迹被意外发现。
那是一座半埋于冻土中的圆形平台,材质非金非石,表面刻满了与南岭植物符文高度相似的图案。
当研究人员将心灯椒提取物涂抹于平台中央时,整个结构骤然激活,投射出一幅银河系全息图。
图中标记了十二个坐标点,分别对应目前已知的共感觉醒中心。
而第十三个点,正位于南岭母株下方。
“我们不是第一个。”
德国女科学家低声说,“但我们可能是第一个成功走出循环的。”
原来,在数十万年前,也曾有过一次类似的共感文明崛起。
他们几乎触及星际共鸣的门槛,却因内部争斗导致系统崩解,最终自我毁灭。
他们的遗骸化作地脉中的忆核矿藏,等待下一波生命重新拾起火种。
“林田知道这些吗?”
有人问。
白灵望着远方的海平线,轻声道:“他不知道结局,但他相信过程。
这就够了。”
时间继续流淌。
城市越来越像森林,学校变成了花园,法庭被“共感圆桌”
取代??争议双方在冥想状态下交换情绪记忆,直到彼此真正理解对方的伤痛。
战争早已成为历史课本中的荒诞篇章,连模拟演习都被禁止,因为心理学家证明:“一旦体验过他人死亡的痛苦,就再也无法举起武器。”
然而,新的问题悄然浮现。
一部分年轻人开始质疑:“如果我们都能感知彼此,那隐私还存在吗?我能不能保留一些不想分享的秘密?”
这个问题引发了全球讨论。
有人主张建立“心灵结界”
技术,允许个体在必要时屏蔽共感能力;也有人认为这是倒退,是对觉醒的背叛。
最终,解决方案出乎意料地简单。
小满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道:“妈妈说过,真正的亲密不是知道一切,而是即使不知道,也依然信任。
我们可以听见彼此,但不必强求读懂每一个念头。
就像两棵树共享同一片土壤,却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伸展枝叶。”
从此,“温柔的界限”
成为新时代的核心伦理。
人们学会了在连接中尊重孤独,在共鸣中守护沉默。
又是一个清晨。
小满独自登上飞船发射台。
这一次,她不再年幼,而是一位身形修长、目光清澈的年轻女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