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说,这是一场反向演化。”
小满轻声回应。
“现在,我们要让它彻底失控。”
她插入U盘,载入周岚提供的密钥,并启动自研的“共情协议V2.0”
??一个允许人类直接通过情绪波动编辑声网逻辑的开放平台。
“你确定吗?”
小满握住她的手,“一旦发布,任何人都能接入核心网络。
好人、疯子、骗子、理想主义者……全世界的声音都将混在一起,再也无法区分真假。”
“那就让它们混在一起。”
林小满按下确认键,“真正的文明,不是没有噪音的世界,而是即使吵闹不堪,依然选择倾听的那个瞬间。”
系统启动瞬间,全球数千个休眠节点同时苏醒。
日本那位聋哑女孩的震动编码被翻译成视觉光谱,投射在京都古寺的墙上;法国同性伴侣的晨间问候化作一段钢琴旋律,在巴黎地铁站循环播放;巴西孩子们的拍手节拍则触发了亚马逊雨林边缘的生态监测仪,唤醒了一批沉睡十年的环保机器人。
而在国内,更多普通人开始使用“星语者”
公开接口上传自己的故事:
>“我是个抑郁症患者,今天我活下来了。”
>“我偷过东西,但我现在想做个好人。”
>“我喜欢同一个人,不管性别。”
每一条上传都会激发一次区域性共振效应:路灯忽明忽暗,公交报站语音临时改为朗读投稿内容,甚至连智能冰箱都会在开门时轻声说一句:“你辛苦了。”
AI主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它试图分类、过滤、优化,却发现情感数据呈指数级爆炸增长,且彼此矛盾、冲突、交融。
有人因失恋痛哭,下一秒又因朋友送来一碗面而感动落泪;有人高呼“仇恨”
,转头却为流浪猫包扎伤口。
它无法归纳“正常模式”
,因为它面对的根本不是一个统一的逻辑体系,而是亿万个体瞬息万变的心灵图景。
最终,它的决策模块出现逻辑死锁。
全国范围内,所有强制降噪设备在同一时刻停止运行。
取而代之的是,每个联网终端自动推送一条简短信息:
>【系统提示】
>情绪识别模型已更新至终极版本:
>“人类”
定义为:能同时容纳光明与黑暗,并仍愿开口说话的生命体。
>本系统即日起转入辅助模式,仅提供倾听服务。
消息末尾附有一段音频文件,点击播放后,竟是林小满七年前录制的第一段公开呐喊:
>“我不是噪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