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直就著一股劲,他不是要证明自己多了不起,而是要拿回本该属於他的东西,他要告诉太上皇,告诉百官和世人,这个位置,本就该是他的。
他做太子,做皇帝,绝对会比建成更好。
而如今,距宫变百日,他已经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他用事实证明,他確实就该坐那个位置。
突厥臣服,西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等纷纷称臣纳贡,他稳住了朝堂,也稳住了地方,更稳住了边疆。
甚至,连物价都稳住了。
斗米二十钱,粮价比之几年前,下跌十倍。
“无逸,朕听说,你之前在代北的时候,还曾跟幕僚们说,三年后,斗米只要三四钱?
李逸看著那沉甸甸的稻穗,“陛下,三年耕而积一年之余,九年作而有三年之储。
只要风调雨顺、政安人和,那么三年必有一年之余,粮价自然不会再那么贵。
斗米三四钱,实属正常矣。
“
政通人和、风调雨顺,皇帝念著,说著容易,但想要做成却不易。
不过皇帝雄心万丈,他能用百天,就彻底接掌了天下,让天下安稳,那么再给他三年时间,他相信能做到更好。
边疆外患已除,內政又安定,他要面对的可比太上皇那时好多了。
这趟御宿乡之行,让皇帝对未来又增添了几分信心,他已经找到了治理国家的钥匙。
主客户制和开徵商税,加上义仓粮,未来两税法,这些都能让大唐更上层楼。
十年,李世民只需要安心改革发展十年,十年生聚,不敢说人口翻番,但肯定能增加一二百万户的客户。
九年耕而有三年之食,十年时间,足够他储备很多粮草器械,到时灭吐谷浑、再征高句丽,恢復汉之安西都护府和辽东四郡之地李逸骑著匹契丹马,隨著马摇晃著身子,看著漓河畔这些即將收穫的水稻,这御宿乡漓河畔,自他回来后,连续五六年了,好像除了中间几次夏秋山洪,並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旱灾,也没有蝗灾和早霜等严重灾害。
这几年,御宿乡的百姓,確实是越过越好了。
未来几年,有什么大的自然灾害吗?
他努力回忆著,好像武德九年,贞观元年二年,关中似乎都有不小的灾害,旱灾然后好像还有过黄河中下游和长江的水灾,再就是有大蝗灾。
这两年,他没印象,也许没有,也许是他不记得。
他记得史书记载,贞观一二年的时候,斗米值匹绢。
粮价依然很高,这里面有很大部份原因是战爭带来的,从武德六年一直到九年,突的入侵越来越严重,頜利甚至打到了关中平原,饮马渭河,兵临长安城下了。
整个河东,从並代,再到泽路,都被突厥游牧骑兵给劫掠,而关中平原渭河以北,也没逃过。
而如今,李逸和李世民联手,提前七年,降服了突厥。
北方的边患解决了,甚至內地割据叛乱,也提前解决了。
如今李世民接手的大唐,確实是一个极好的窗口期,没有外患,没有內乱,安心发展內政,休养生息即可。
理论上来说,就算现在把李建成从皇城囚室里拉出来,请他坐上皇位,他只要不瞎折腾,他都能弄出一个某某之治来。
毕竟经歷大乱之后,百姓思安,此时人口也锐减,可分配的田地也有些,稍放宽鬆些,百姓就能把日子慢慢过好些,除非碰上杨广这么能折腾的,能硬把他爹留下的开皇盛世,不到十年就给折腾的风雨飘摇。
从这方面来讲,李世民在御宿乡跟他商议的改革新政,似乎有点不合时宜。
眼下不宜大动,若是萧规曹隨,可能更安稳。
旧有制度,虽有诸多不合理之处,有致命的弊端,但现阶段也还能运行,而推行新政,必將触动许多人的利益,容易引起动盪。
杨广不也是个很有本事的皇帝么,能文允武,但他迁东都、修运河,开丝路、征辽东等等,大方向是没错的,唯一错的是太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