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纷纷苏醒。
它们不是要求保留,而是请求释放。
一位战士删除了战争中最残酷的画面,却保留了战友临死前哼唱的童谣;一位母亲删去了孩子叛逆期的争吵记忆,却留下了他第一次叫“妈妈”
的瞬间;一个民族选择抹去百年仇恨史,换来对和平条约细节的清晰铭记。
每一次删除,都伴随着轻微的精神震荡,像是内心某块顽石落地。
科学家发现,每当有人真正“放下”
一段记忆,终聆之树就会脱落一片叶子。
那叶子不会腐烂,而是化作光尘,融入大气,随风飘向宇宙深处。
其中一部分抵达了尚未开化的星球,降落后竟催生出第一批具备共感能力的生命体。
原来,真正的传承不是灌输,而是腾出空间。
三个月后,南极科考站传来消息:那株最早出现蓝光的新生枝条,再次开花。
但这次,花朵并非耳形,而是一只紧闭的眼睛。
花瓣缓缓睁开,瞳孔中映出的不是现实世界,而是未来某一刻的场景??
无数文明并肩站立于星海之间,彼此之间不再有语言,也没有共感网络,但他们能清晰感知对方的存在。
他们不融合,不分裂,不争斗,也不依附。
他们只是“在”
,如同星辰各自发光,却共同照亮夜空。
画面最后定格在一个符号上:一个圆环,中间空白。
象征完整,而非圆满;象征存在,而非占有。
当这份影像通过科研频道传回人类社会时,已有三十七颗星球自发关闭了共感中枢。
它们并未切断联系,而是改用“延迟共鸣”
机制??信息传递不再即时同步,而是保留一定时间差,让人有机会独立思考、消化、回应,而不是本能反射。
这种新模式被称为“有距离的倾听”
。
与此同时,地球上发生了一件小事:一个五岁女孩在课堂上举手提问。
“老师,如果我不联网,还能听见别人吗?”
全班安静下来。
老师摘下神经接驳器,轻轻放在桌上,说:“试试看用心听。”
女孩闭上眼睛,片刻后睁眼微笑:“我听见小明刚才偷偷吃了饼干,还把渣子藏在书包里。”
全班哄笑。
但这笑声中,没有人开启共感验证。
他们选择相信她的“听见”
,哪怕无法证实。
这就是信任的起点。
数日后,终聆之树顶端开出一朵前所未有的花。
它一半是耳朵,一半是眼睛,两种器官共生共融,交替开合。
每当它睁开眼,远处某颗星球便会觉醒新的感知能力;每当它竖起耳,宇宙某个角落就会响起久违的歌声。
苏芸的名字再度浮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