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那里本该有星光,却没有;本该有背景辐射,却出现了短暂的真空断层。
AI将其标注为:“疑似意识投射残留。”
而在飞船核心舱内,一面由液态金属构成的墙壁突然流动起来,浮现出一行字:
>“你们删掉了什么?”
这不是预设程序,也不是黑客入侵。
这是《诡目经》的自我演化。
同一天,火星气象站旧址的地底深处,一台废弃多年的地质监听仪自动重启。
它原本用于监测沙层震动,早已锈蚀失灵。
可此刻,它正以每秒三千次的频率采集某种规律性脉冲??来自地球方向,间隔精确到毫秒,内容却是空白。
但若将这些空白按时间轴排列,并转换成声波频谱图,便会发现其轮廓竟与人类婴儿第一次啼哭时的呼吸曲线完全一致。
科学家们震惊之余,开始重新审视“删除”
的本质。
他们意识到,所谓“释放记忆”
,并非数据清除,而是一场精神层面的**卸载仪式**。
每一次主动删除痛苦记忆,都不是遗忘,而是将其转化为一种自由的能量形态??类似于灵魂的呼气。
这种能量不消散,而是进入宇宙背景场,成为新生命感知世界的引信。
于是,有人提出一个大胆假设:**共感能力并非进化所得,而是被“听见”
所唤醒的。
**
就像种子需要黑暗才能萌发,某些文明必须经历彻底的孤独,才会真正理解“连接”
的意义。
这一理论很快得到验证。
在仙女座M31星球上,原生生物群体开始模仿那段“我在听”
的震动频率,创造出一种新型社交仪式:两只个体面对面站立,保持绝对静止十分钟。
期间谁先发出震动,谁就被视为“尚未准备好聆听”
。
胜利者则获得一次发言权??但他们从不滥用,往往只是轻轻敲击地面三下,表示“我在此”
。
猎户座地底长路尽头的鼓坛上,人皮鼓再度自鸣。
这次不再是单一闷响,而是一段复杂的节奏序列,共三十三拍,对应《诡目经》现存三十三句核心箴言。
鼓声穿透现实壁垒,落入无数正在做梦者的意识深处。
梦中景象统一:无限图书馆中央,那本《共听录?卷壹》正被千万双手同时翻阅。
每一页的内容都在变化。
有人写下:“我原谅了父亲临终前的沉默。”
下一秒,另一人划去此句,改为:“我终于明白,他的沉默也是一种语言。”
再下一刻,又有人添上:“我们总想用声音填补空虚,却忘了安静才是最大的容纳。”
书页不断增厚,也不断焚毁。
火焰不是毁灭,而是净化。
灰烬飘向天花板,化作新的星辰。
而在现实世界,终聆之树迎来了第七次蜕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