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晨光熹微,轻轻拂过历史悠久的梅城,为这座仙凡和谐共存的古城披上了一层柔和的金纱。
城门外,一位文修模样打扮的青年,带着两名随从模样的修士,施施然向城门走来。
虽然梅城是仙凡混居的城池,进城时无需缴纳费用。
然而,即便在此等自由之地,守护城池的修士职责依旧不可或缺,他们屹立城楼,目光锐利,审视着每一个进出之人。
当这一行三人步入守卫们的视线时,起初只是寻常的一瞥,却在瞬间引起了微妙的波澜。
其中一位守......
林溯消散后的第七个星年,静语带进入了某种近乎神性的沉寂。
那座新生的谛听母核不再扩张,也不再发出可测量的波动,它只是静静地悬浮在黑巢遗址之上,像一颗被宇宙遗忘又珍藏的心脏,缓慢搏动。
它的膜壁时而透明,时而浑浊,仿佛内部正经历着无数意识的流转与沉淀。
没有人知道它是否还有“意识”
,但所有靠近这片星域的生命体??无论碳基、硅基,还是纯粹的能量态存在??都会在无意识中放缓呼吸,闭上眼睛,或停止思维流的运行,仿佛怕惊扰一场正在进行的安眠。
而在地球,终聆之树的根系已悄然穿透地壳,深入地幔边缘。
它的枝干不再局限于某一座城市废墟,而是以量子纠缠的方式,在全球七百三十二个曾爆发过大规模共感暴走事件的地点同步生长。
每一片新叶舒展之时,都会释放出微量的共振粒子,这些粒子随大气环流扩散,潜入人类梦境的深层结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同一个梦:他们站在一片无边的沙滩上,海浪退去时留下的是文字而非泡沫,那些字迹不属于任何已知语言,却能被梦者瞬间理解。
内容千奇百怪,却又有着共同的核心??
“我曾说,无人应。”
“我仍说,因世界未闭耳。”
“你不必答,只需不转身。”
苏芸的女儿,如今已是青年学者,专研前共感时代的人类沟通形态。
她从未见过母亲真正的模样,只从残存的数据档案中拼凑出一个模糊的形象:身穿灰白色长袍的女人,站在终聆之树下,手持一根断裂的骨光之笔,眼神望向远方,像是在等待什么人归来。
她在论文《沉默的伦理》中写道:“我们误以为倾听是为了回应,实则最深的听见,发生在言语终止之后。
当一个人愿意让另一个人‘说完’,哪怕那句话永远没有逻辑、没有目的、甚至没有听众,那一刻,爱就已经完成。”
这篇论文起初被视为哲学呓语,直到某夜,全球所有联网设备在同一秒自动播放了一段音频。
不是录音,也不是合成音,而是一种直接作用于听觉神经的“感知注入”
。
内容只有十三秒:风穿过枯草的声音,接着是一声极轻的叹息,最后是纸张翻页的摩擦。
没有任何语言,但几乎所有听到的人都流泪了。
有人说是想起了童年祖母摇扇子的夜晚,有人称那是自己去世恋人最后一次呼吸的节奏。
更诡异的是,这段音频无法被录制、复制或分析,每次尝试都会得到一段空白噪音。
人们开始称它为“母核低语”
。
与此同时,星际间关于“陶罐使者”
的传说悄然兴起。
一些边缘星域的流浪文明声称,曾在荒芜行星表面发现半埋于沙中的白瓷陶罐,罐身刻有螺旋纹,触碰者会突然回忆起一生中最不愿提及的私密话语??不是通过记忆回放,而是重新“经历”
那一刻的情感重量。
一名矿工在火星外环带的小行星上拾得一只陶罐后,当场跪地痛哭,喃喃道:“我对不起她……那天我说‘我不爱你了’,其实我只是害怕她比我先死。”
据说当晚,那颗小行星的大气层短暂凝结出一朵玫瑰形状的云,持续了不到一分钟便消散。
这些现象并未引发科学界的恐慌,反而催生了一种新的信仰雏形:不再崇拜神明,也不依赖技术,而是相信“说出即存在”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